今年是我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計劃的第一年。對于我們日用
玻璃行業的發展是個很好的機遇。
玻璃制品已滲透到人民生活各個方面,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費水平也將相應提高,為我們日用玻璃制品擴大了市場空間。但是我們也應該看到人們對商品的檔次和質量也相應提高,特別是我們的產品還有相當量的出口。因此我們要在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同時,加大科技創新開發,提高產品的檔次和質量,以滿足人民生活不斷增長和出口產品的需求,同時也促進行業的發展。
改革開放以來日用玻璃行業,在規模上和技術進步方面均有較大的發展。由于加強了對外技術交流,促進了行業的裝備水平、技術水平和管理水平的提高。但由于我國日用玻璃行業基礎相對比較薄弱,盡管借助改革開放的機遇,行業有較大的發展,但與發達國家各項技術經濟指標相比仍有較大的差距。在即將進入世界循環的今天,顯然是不適應的。為此在今后的發展中必需加大改革力度,縮小與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使行業發展進入良性循環。
一、產品與市場:
我們的企業往往只注重產量,數量;不是沿用傳統產品樣式、模式生產,就是按用戶來樣生產(還要看批量)。缺乏創新開發理念和對市場變化的應變能力,因此產品設計陳舊缺乏對消費者的吸引力;對市場調查分析不夠造成銷售被動;不能以引導消費來主導市場掌握市場的主動權;抵御不了市場風險的沖擊(如;法國杜郎DARQUES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玻璃器皿制造商之一,為了抵御市場風險經常進行市場調研,不斷針對市場需求設計新產品,如1997年他們就已設計出2000年的新產品,以此作為產品儲備以備老產品滯銷時將新產品及時推向市場,掌握了市場的主動)。很多企業由于不適應市場被淘汰出局。另外我們的企業規模不夠,不能形成規模經濟模式,抵御市場風險能力不足。這是經營者觀念理念不夠解放,對現代化經濟管理經營模式缺乏了解。所以只能是粗放型的生產管理模式,不能形成集約化生產。造成管理落后,污染嚴重,能耗高,成本高,質量低,附加值低,企業只能在低水平條件下艱難運行。因此盡快轉變觀念形成優勢企業的強強聯合,達到規模經濟的合理模式,才能形成良性循環,具有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當然究竟要達到何等規模為合理?目前還不能完全參照國外模式(如;
澳大利亞ACI包裝集團公司,僅在本土和新西蘭的六家玻璃瓶制造廠,就有年產約60億個瓶子約300萬噸/年產量能力,人均年產量776噸相當于我們的10倍多,還不包括在其他地區收購的工廠),而我們一般在15萬噸/年生產能力以下的占多數,因此不能與國外企業相攀比,但應該看到規模經濟的方向。
二、加強科技開發、努力創新、跟蹤世界先進水平
長期以來我們在科技投入方面,相對比較薄弱,這表現在;玻璃成分合理選用的研究,窯爐基礎理論的研究和電爐熔制技術理論的研究,產品的
成型機理的研究,產品和
模具造型設計的研究和新工藝新產品的開發研究。在系統研究國外科學技術情報信息方面也顯得無力。這主要是過去我們關心現實多了關心長遠太少,研究工作乏力,很多人才資源無形流失。科技工作是行業發展的基礎,忽視了基礎性技術工作,久而久之行業萎縮勢在必然。跟蹤世界水平也是句空話,這不是危言聳聽也不是杞人憂天,是我們今后應該面對的一個現實。所以我們要認識差距才能彌補差距,要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尊重科學尊重重人才,落實各項科技政策,加強科技投入,將行業科技水平搞上去,才能轉化為生產力。提高生產效率將能耗成本降下去,質量品種效益提上來,是“十一·五”應該考慮的。
三、主要工藝的設想:
配料工藝:配料工藝是關系到產品質量、環境保護、文明生產的重要環節,但由于它不是直接出產值的工序,在投資過程中往往被忽略,尤其在人力費用偏低的情況下,更是容易被精簡,造成產品質量不能保證,粉塵飛揚環保污染嚴重,職業病潛伏著嚴重隱患。據報道我國有毒有害企業有1600余家,截止03年我國有職業病人數2億多,03年有10467例,其中塵肺占80%,截止01年我國塵肺病人數相當于其他國家的總和。現每年有10%的塵肺病人在產生,這是非常嚴重的,國際上早已普遍采用自動配料系統。我國在這方面也有成熟的經驗,我們一定要在“十一·五”期間消除人工配料。
與【】相關熱點資訊:
【了解更多 “” 相關信息請訪問
幕墻專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