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上海頻道7月10日消息:
世博核心場館
世博中心是上海
世博會最重要的場館之一。它位于盧浦大橋東側世博園區B區濱江綠地內,向南為世博會主題館,東面為正在建設中的世博軸和規劃中的世博會演藝中心及中國館。世博中心建筑東西長約350米,南北寬約140米,總建筑面積約14萬平方米,建筑總高度不超過40米,將于2009年年底前建成并投入試運營。
世博中心建于黃浦江沿岸,外墻設計視線通透,不僅將浦江兩岸的風景盡收眼底,也大大降低了建筑自身的體量。世博中心的外觀設計則與周邊的中國館、主題館、演藝中心和世博軸“和諧輝映”,與濱江的世博公園、黃浦江等取得自然相融的效果。
滿足世博會功能需求
世博中心由四大核心功能和四個輔助配套功能組成。
四大核心功能分別是:2600人會議廳、600人國際會議廳、5000人多功能廳和3000人宴會廳。世博中心配備的2600人會議廳,能較好地滿足各類大型會議、國際活動在場所規模和設施方面的需求;600人會議廳是按國際元首級會議需求配置的,可用于接待重要貴賓,吸引國際組織首腦會議;5000人大型多功能廳占地面積7200平方米左右,可舉行國際性大會和活動,而3000人宴會廳占地面積4800平方米左右,可同時招待用餐。
為其服務的四個輔助配套功能是:中小會議區、公共餐廳、貴賓區和新聞發布區。
擁有以上幾項重要功能,在世博會舉辦期間,世博中心將成為世博會運營指揮中心、慶典會議中心、新聞中心、論壇活動中心等,承擔大量重要工作。
運營指揮中心——世博中心位于黃浦江沿岸、世博園區中心,交通暢達、位置優越,是非常理想的世博會期間指揮監控中心選址。
慶典會議中心——世博會期間,世博中心將成為主辦國、各參展國、國際組織以及參展企業所組織的國家館日、活動周等各類大型重要慶典活動和重要外事活動的場所。
新聞中心——世博中心建有各種規模新聞發布廳、記者工作室以及先進的新聞傳送設施和網絡系統,可以向世界各地實時傳播世博會新聞,讓全球民眾零距離感受世博會的盛況。
論壇活動中心——世博中心也是世博會期間的主要論壇場所,眾多的世博重要論壇和活動都將在這里舉行。
根據規劃,在世博會結束后,世博中心及其周圍的主題館、中國館、演藝中心、世博軸等世博建筑組成的建筑群,將共同構成上海國際性會議和活動中心。
“綠色”
建筑節能環保
世博中心在節能、環保方面堪稱近年來新建筑的典范。它嚴格按照國家各項節能規范,并參考美國
綠色建筑委員會綠色建筑分級系統(LEED國際綠色建筑權威認證),對能源和水的消耗、室內空氣質量、可再生材料的使用等方面進行控制。
在技術方面,設計方案按照減量化(Reduce)、再使用(Reuse)、再循環(Recycle)的3R原則,統籌安排資源和能源的節約、回收和再利用,減少對資源和能源的消耗,減少污染物的排放量,盡量減少建筑對環境的影響,真正體現出“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世博會主題。整個建筑將使用
太陽能、
LED照明、冰蓄冷系統、雨水收集等新技術,并按國際綠色建筑的標準建成“綠色”建筑。
世博中心將率先使用LEED國際綠色建筑權威認證,這在國內還是首次。該認證技術是組織國際專家在建造中“全過程”逐一進行認證的,要求非常嚴格、難度也相當大,該認證分為高、中、低分,世博中心的目標是爭取高分。因此世博中心
建筑材料的選擇也相當“講究”。世博中心將盡可能采用環保材料,諸如大理石、花崗巖等傳統大型建筑通常使用的材料,會避免大量使用,取而代之的是新型環保、節能材料。
世博中心建筑外墻考慮以玻璃結合
鋁板、
陶板、
石材等形成不同的
組合幕墻,采用的呼吸式
玻璃幕墻系統和低輻射
中空玻璃等新一代產品,形成了藝術與技術的有機結合與完美統一。多層次的活動空間,不僅豐富了環境,同時也滿足了人們對陽光和清新空氣等的追求。
考慮到世博中心臨近黃浦江邊,該建筑將采用江水循環降溫技術,避免空調產生較大的耗電量。另外,
地源熱泵、雨水收集等
節能技術還將被采用。世博中心在設計中對環保設備及它的后期功能利用都要求很高,把節能降耗發揮得淋漓盡致。
通過
新能源、新技術、
新材料的廣泛使用和生態環境等方面的優化安排,世博中心將建成真正意義上的“綠色建筑”,實現可持續的運營、使用與發展。
建成后的世博中心以其富有現代感的外立面和高科技智能型“綠色”建筑,將成為上海城市、黃浦江邊又一個新地標。
與【】相關熱點資訊:
【了解更多 “” 相關信息請訪問
幕墻專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