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以來,北京市民已經進入一種倒計時的興奮狀態,空氣中充斥著興奮和緊迫感,“好運北京”的公益廣告牌隨處可見。首都機場3號國際航站樓、奧運軌道專線、十幾個奧運場館等為迎接奧運而高標準的基礎設施都將建成。
日前,中國建筑學會建筑師分會2007學術年會暨“后奧運時代城市與建筑發展趨勢論壇”在北京市建筑設計院舉行。奧運會對基礎服務設施的大力改善,將為旅游、金融等服務業在奧運會后的飛速發展創造條件。那么奧運會后的建筑師該思考什么?
自北京獲得29屆奧運會舉辦權以來,中國的奧運場館及其相關城市環境和基礎設施的建設成為進入新世紀以來最重要的城市建設事件,它促進了中國城市化進程,提升了建筑文化在社會生活中的影響,為中國建設行業帶來空前的繁榮,也為中國的建筑師創造了難得的執業機會。
眾多的世界級大師都為北京設計了新建筑,既使中國建筑師開闊了眼界,也同時給傳統的建筑評價標準帶來了沖擊和疑惑,中國建筑該向何處去?未來的發展方向在哪里?
十年“前奧運時代”
“隨著技術和生產方式的全球化,建筑市場必將更加開放,要想在沒有地域屏障的市場中實現建筑師的理想,創新是建筑成功的前提,創新才能使我們的作品與眾不同。建筑師在追求創新的同時,充分印證了建筑與社會、經濟、文化、技術等方面的影響,這類建筑既要有強大的藝術感染力,同時還要具有現實的合理性和可能性。”一位與會建筑師說。
“自從1998年國家大劇院國際
招標以來,到2008年北京奧運會,10年的時間,整個過程可以用‘前奧運’來概括,對于奧運會、后奧運來講,現在是前奧運時代。”中國建筑學會建筑師分會理事長馬國馨表示,“建筑業有一定的超前性,很多建筑師不同程度上對所在的城市都有一些破壞,也設計了一些敗筆。奧運后我們能向世界展示的是什么?雖然力量微薄,只是一種聲音,但也應該思考了。”
針對“前奧運”的建設成果,如何應對后奧運?2008年以后建成的建筑會怎么樣?包括上海
世博會、深圳大運會,也面臨同樣的問題。
中建國際(深圳)設計顧問有限公司總建筑師鄭方(參與水立方設計的中方設計師)介紹:“像‘鳥巢’這樣的奧運主場建筑,觀者看到的是對體育建筑語言模式的重構。雄偉、單純、明確、強烈是觀者對它的解讀,而‘水立方’面對一個在空間上無可爭辯的控制者,在主場已經確定的情況下,找到一種共生的關系,用一種平靜表達了對主場的禮讓與尊重。”
清華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院長莊惟敏設計了北京柔道跆拳道館和北京射擊館。他表示:“奧運會、世博會是給中國兩大城市命題,可短短幾十天的比賽和展覽很快就會過去,如何在會后達到城市的可持續發展,已經成為一個需要共同研究的話題。體育建筑的一次性建設投資是非常巨大的,針對學校而言,要在高投入之后既能滿足奧運要求,又能讓學校在長遠的使用中不背包袱。北京射擊館是奧運會的比賽場地,
固定坐席和臨時坐位都被設計為完整的區域,當大型賽事結束后,輕型
鋼結構的臨時坐席可以被整體拆除,從而獲得完整的空間,可進行多種可能的靈活的功能改造。”
后奧運:誰對城市負責
奧運申辦和籌備的成功展示了一個極具誘惑力的國家,具有號召力的城市命題能成為一個國家發展的強力引擎。
奧運會、世博會像兩大加速器,對于奧運和世博的關注在這個月已經像高溫的天氣和持續走高的股市一樣,形成了一股高熱狀態。
現代奧運會已超越純競技體育的意義而成為世界性的大聚會,是社會、文化、科技、經濟的綜合展示場。對中國、對北京有深刻精神意義。自從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以政府成功的商業運作及令人難以置信的贏利為世人矚目,洛杉磯市政府利用大學及社區現有體育場館,或在大學興建新場館賽后為大學所用的運作模式,被后來許多爭辦奧運會國家所效仿和借鑒。
2008年北京奧運會有11個新建場館中有4個落戶在大學里,分別是北京大學的奧運乒乓球館、中國農業大學的摔跤館、北京科技大學的柔道跆拳道館和北京工業大學的羽毛球館。
華東建筑設計研究院高級建筑師楊明說:“上海世博會被稱為北京奧運的‘接力棒’,世博會給上海帶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同時也帶來了巨大挑戰,世博基地上70%的建筑物在會議結束后將被拆除,僅有30%將保留下來。奧運會場館多為永久性,會后基本使用性質不變,世博會場館基本是臨時性的,會后土地使用性質會改變,使得上海世博會被賦予更多的歷史使命,對城市格局的改造和重組的意義也更加直接和深遠。在一軸四館的永久建筑之外,世博會處處涌動著用創意永垂青史的熱望。”
中國建筑學會建筑師分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邵韋平表示:“我們必須對前奧運時代有深刻思考,尋找到各方利益的平衡點,探索出可持續發展與未來城市的最佳途徑,以及對建筑師執業能力的考量。”
“從申辦奧運會開始,我一直在參與北京的奧運建設,但是北京和其他南方宜居城市有著很大差距,所以我心里非常忐忑不安。”北京市規劃委員會副主任黃艷表示。
“建筑業開放并不是‘洪水猛獸’,開放的設計市場也不是‘實驗場’。‘鳥巢’等幾大建筑一直是受全國關注和爭論的焦點,但需要澄清一些概念。比如31個奧運場館中,有19個新建場館,只是為數有限的幾個建筑是和境外事務所合作,絕大部分的場館是由國內設計院完成的,完成度非常高。建筑師們更要關心的是它們會后能否和諧、持續地被城市使用。”黃艷說。
邵偉平表示:“高完成度建筑是提高建筑整體水平的起點。高完成度建筑并非一定是優秀的作品,但是優秀的建筑一定是來自高完成度產品,因此應該利用當前中外建筑師交流的有利時機,充分了解和吸引國際同行之有效的設計理念和設計方式,從建筑完成度入手,對癥下藥。”
“盡管‘和諧’或是‘可持續發展’已經成為當前建筑界最濫的詞匯,已是老生常談,但時時都受沖擊。建筑師一定要為城市負責,為老百姓和社會負責,為資源和環境負責。北京每年的開復工面積為1.3億平方米,竣工面積每年為4000萬平方米,城市發展到目前這種階段,在大量賺錢的同時,要回避粗制濫造。奧運會后,全世界會更加矚目北京,那個時候北京建筑拿什么給世界?要把北京建成一個綠色宜居城市,今后需要諸多建筑師為這個城市負責。”黃艷說。
與【】相關熱點資訊:
【了解更多 “” 相關信息請訪問
節能專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