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玻璃行業內外交困,產銷量增速下滑,虧損面明顯增大,是近幾年來最為困難的年份。自建國以來,我國玻璃行業經歷了五次"嚴冬":第一次是1989年8月至1992年8月,第二次是1996年8月至1998年7月,第三次是2001年1月至2003年10月,第四次是2005年至2006年,第五次是從今年五六月開始。據中國玻璃協會副會長、晶牛集團董事局主席王長林年初預測,今年全國玻璃行業業績大幅下滑,步入第五次"嚴冬"。
研究員認為:從近幾年的情況看,玻璃行業波動周期在縮短,主要由于我國經濟高速增長帶動玻璃消費快速增長,使得玻璃行業消化新增產能的速度加快。而這次"嚴冬"的特征有別于前幾次:一是在市場谷底的時間預計會更長一些;二是倒下的企業的面要寬一些;三是國際市場的杠桿調節作用顯得微弱乏力。因此,采取控制產量、調整結構和降低成本等措施是玻璃企業的出路。低谷時期是行業并購重組和構建大集團的有利時機,優勢企業很可能會抓住這一歷史機遇,不斷提高行業集中度和資源優化配置,因此應給予及時關注。
相關新聞:玻璃企業在“嚴冬”中求生存
下一篇:全國首家貼膜玻璃工廠在廊坊建成 |

相關文章
|
- 論壇熱帖
- 最新產品
- 展會快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