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料和主要市場“兩頭在外”,江蘇省
有色金屬產業靠什么贏得競爭力?新出臺的《江蘇省有色金屬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綱要》給出“十六字原則”:控制總量、淘汰落后、技術改造、企業重組。而以“高”取勝,發揮特色優勢,加快發展高端產品,是該產業未來三年發展的基本路徑。
不久前,引進美國的光亮銅桿
生產線在常州金源銅業開建。項目總投資2億元,年產能30萬噸,技術代表了全球最先進水平。“這條生產線上馬,意味著我們公司高品質銅桿產能在全國的領先地位更加鞏固。”公司綜合管理部負責人秦乾說,規劃綱要出臺,更堅定了公司以高取勝的決心。
在江蘇省產業群落中,有色金屬只是個“小個子”。2008年,全省規模以上企業實現銷售收入1964.7億元,只相當于裝備制造業8%左右。但江蘇有色金屬業在全國卻不乏知名度,如江蘇張銅的空調用內
螺紋銅管產能國內最大,南京云海為國內最大
鎂合金加工企業,春興勝科是亞洲最大的再生鉛生產基地。
作為一個種類多、關聯度高的產業,小到冰箱、彩電,大至電氣化鐵路、航空航天等,都離不開有色金屬產品。“有色金屬產業做強,結構優化是根本途徑”,省冶金行業協會會長黃旭芒說。調整振興規劃直指我省有色金屬產業軟肋:產業布局比較分散,產能的快速增長與淘汰落后的小型銅、鋁冶煉與加工產能不同步;部分企業能耗較高、資源回收利用率較低;企業技術開發能力不強,消化吸收再創新能力不足。國際金融危機使得有色金屬市場需求減弱,產品價格大幅波動,出口難度進一步加大。解決這些難題,唯一的“鑰匙”就是結構調整、產業升級。
對產品結構調整,規劃綱要安排簡明扼要,重點突出。比如,重點發展高精度優質
鋁板、帶、箔以及高檔涂層
鋁箔、超薄型鋁箔、航空航天用
鋁合金板、高質量大盤重內螺紋銅管、鎂合金產品、納米永磁材料,等等。
這些項目要從規劃變成產品,有一系列技術堡壘需要攻克。比如,開發銅加工短流程工藝技術,電子信息產業用引線框架銅帶、高檔銅箔技術研發,高速列車及鐵路電氣化所需的高性能專用銅材關鍵技術突破,大飛機用高檔
鋁材加工技術等。為此,我省不少企業已經開始行動。張家港聯合銅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曉東說,別看精銅冶煉行業屬于傳統行業,但同樣存在工藝訣竅與獨特配方,而這些就是技術含量。他們公司的“小極距、高電流”銅電解技術,為國內同行業同等工藝條件下首創,全年增產電銅1萬噸;陽極校正機組、陰極銅煮洗連動機組等,也都是自主研發的設備。依靠這一切,這家企業的陰極銅成為英國倫敦金屬交易所和上海期貨交易所的注冊產品,成為中國名牌。
產業調整振興規劃出臺,受到江蘇省有色金屬企業的歡迎。常州金源銅業總經理谷月平表示,這是產業做強的重要機遇,加上國家4萬億投資拉動內需、加快建設電力及交通等基礎設施、推進“家電下鄉”,“經濟復蘇的日子可以期待,公司必將迎來新一輪騰飛”。在國際銅價大幅下挫嚴峻形勢下,常州金源銅業及時消化庫存,用高質量產品鎖定高端客戶,穩住了腳跟,今年以來基本保持滿負荷生產。
王曉東認為:“有色金屬行業屬周期性行業,與宏觀經濟運行關系密切,但更是一個基礎性、資源性行業。經濟發展對有色金屬的剛性需求沒有根本改變,行業必然隨宏觀經濟的向好而走出低谷。”
記者注意到,圍繞交通、電力、建筑、航空航天等領域,規劃明確提出,將支持重點企業在填補國內空白、自主創新等方面實施技術改造,提高產品質量,拓寬應用領域,積極采用自主創新的先進和適用技術改造產業。這對實現以“高”取勝的目標無疑是福音。
與【】相關熱點資訊:
【了解更多 “” 相關信息請訪問
型材專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