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幕墻網 08月24日 記者小靜】歷史忘不了那一天。1991年3月14日,原中國
有色金屬工業總公司總經理、黨組書記費子文同志視察鄭州鋁廠聯辦鋁礦后,欣然題詞:“喜觀鄭州鋁廠聯辦鋁礦新模式辦礦的可貴探索。”同年11月,第二次全國有色礦山會議,將鄭鋁的“聯辦鋁礦新模式”樹為有色礦山的10個典型之一。
1986年,國家計委批準了鄭鋁
氧化鋁4期技術改造,該工程完工后,年產氧化鋁將達到80萬噸,需要高品位礦石125萬噸。但當時鄭鋁已建礦山的供礦能力只有90萬噸,缺口35萬噸需要新建礦山彌補。在落實礦石資源的過程中,由曹振興掛帥,開始與地方聯合辦礦。即從河南鋁資源特點出發,充分利用國有企業的技術優勢、管理優勢、資金優勢和老礦山的依托優勢,與地方的資源優勢、勞動力優勢、土地優勢和政府的協調優勢相結合,闖出一條“投資少、見效快、效益好、包袱小”的辦礦新路。
“聯辦鋁礦新模式”從誕生的那一天起,便呈現出旺盛的活力。1989年的建礦當年,即供高鋁礦石4.75萬噸,開創了鋁礦山建設史上的先例。與國有企業自建礦山相比,縮短建設周期4~7年。聯辦鋁礦不購置土地,變征地為有償占用;也不搞永久性的輔助設施,礦區生活設施簡陋。建礦總投資4225萬元,通過社會化協作,改善了總體效益,節約投資3600萬元,與自建礦山(澠池礦總投資1.1億元)相比,總投資減少2/3。聯辦鋁礦依托企業總部,職工生活以城市為基地,礦區不建學校、醫院、幼兒園、商店等福利設施,節約了基建投資,避免了將來閉坑后的一系列困難,減少了后顧之憂。聯辦鋁礦用人少,設計定員正式職工215人,使用農民季節工作業,勞動生產率是自建礦山的5~8倍。采礦成本比自建礦山低1/3,據建礦10年后統計的成本為87.26元/噸,而當時公司綜合平均成本為113.91元/噸。1999年建礦10年,礦石綜合品位A/S達到12.9,比自建礦山A/S高3~5,為氧化鋁提產增效做出了貢獻。按長城鋁當時的生產工藝測算,A/S每提高1,可使氧化鋁增產1990噸。過去,由于農民開采高鋁富礦,亂采濫挖,回采率不到30%。而聯辦鋁礦與地方互惠互利,有計劃地按設計組織開采,優劣礦石分級堆放、分類清理,有效地保護了資源,使回采率達到95%以上。
聯辦鋁礦帶動了地方經濟騰飛。地方參與聯合辦礦,得到了實惠,農民離土不離鄉,修路、辦學、通電都有了保障。建礦僅3年,即幫助地方增加收入1200萬元。聯辦鋁礦還通過復墾造田,造福于民。在邊建設邊生產的同時,為農業復墾造田100多畝,保護了農業生產,促進了生態平衡。
上世紀80年代后期,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總公司大力倡導新模式辦礦,確立了安慶銅礦和鄭鋁聯辦鋁礦兩面旗幟。費子文、朱雷、葉志強等領導先后對鄭鋁聯辦鋁礦展開調研,進行方向性指導和政策性支持。有色總公司召開了聯合辦礦研討并組織了課題組調研。為表彰礦業開拓者的奉獻,有色總公司企協授予鄭鋁新模式辦礦“一等成果獎”,曹振興等9人榮獲了成果證書。人民日報、經濟日報中央電視臺、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等10多家新聞媒體接連進行了追蹤報道。1993年7月,中國企業管理協會在北京舉行了“新模式辦礦管理經驗論證會”,會長袁寶華同志和首都經濟界、新聞界等60多名專家、學者、研究人員到會。袁寶華同志認為:“聯辦鋁礦是一條多快好省的辦礦道路,解決了長期以來困擾國企的三大問題:一是解決了怎樣保護礦產資源的問題,為合理利用礦產資源找出了一條道路;二是解決了企業特別是礦山企業長期沒有解決的,只要開一個礦就要背一個包袱的問題;三是解決了辦礦過程中長期困擾我們的工農關系問題。聯辦鋁礦是一條辦礦新路,是開發礦業的新創舉。”
鄭鋁新模式辦礦取得了顯著的投資效益和社會效益,在開采成本、有效投資、資源保護、專業協作、政府協調、礦興農富、復墾造田等多方面彰顯了優勢。聯合的基礎各有優勢、各有所長,國企礦山和地方農民在政治上是聯盟,在經濟上是互惠,體現了新型的工農關系,有利于縮小三大差別。特別是國企礦山不辦“社會”,擺脫了閉坑后的諸多弊端。“聯辦鋁礦新模式”是開發礦產資源的一個創舉,具有時代意義。
難在堅持,貴在發展。今年是“聯辦鋁礦新模式”創建20周年,時逢建國60周年慶典。追昔撫今,一代礦山建設者充滿了熱愛祖國的豪情。20年來,“聯辦鋁礦新模式”經歷了鄭鋁、長城鋁、中鋁河南分公司、中鋁礦業公司等組織沿革,日益發展強大。如今的豫中礦(原鄭鋁聯辦鋁礦)已成為中鋁礦業公司的主體礦山,供礦量持續攀升,為中國鋁工業的騰飛、為構建河南鋁礦山基地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完】
與【】相關熱點資訊:
【了解更多 “” 相關信息請訪問
型材專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