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幕墻網 01月18日消息 】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進一步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平穩較快增長的重大決策精神,落實胡主席“住有所居”的重要指示,廣西自治區黨委、政府決定從2009年至
2011年,利用3年時間,集中人力、物力和財力,組織實施廣西貧困地區農村危房改造試點,以解決農村貧困群眾的住房困難問題。自治區墻改辦積極落實黨委、政府的決策,緊密結合黨組織服務年活動,加大對農村推廣應用新型
墻體材料,支持農村危房改造。據統計,2009年共投入550多萬元
新型墻體材料專項基金用于農村新型墻體材料開發,占全年總支出的73.6﹪,形成年生產新型墻體材料生產能力68萬M3,為新農村建設作出了一定貢獻。
一、支援民生工程 迎來發展機遇
2009年,該區列入國家擴大農村危房改造試點范圍的35個邊境縣(市、區)、少數民族自治縣和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的農村危房約36.5萬戶(含茅草樹皮房約3.7萬戶)。一方面,根據當前廣西經濟發展水平,財政支付能力,全靠政府出資改造,困難較大。自治區黨委、政府審時度勢,動員多方力量,想方設法,多方籌措,積極引導社會資金進入,讓全社會一起來關注民生問題,提出 “爭取國家支持一點,自治區級補助一點,市縣補助一點,農戶自籌一點,社會捐助一點”的辦法多渠道籌集資金。另一方面,實施農房改造工程,需要大量墻體材料,這是推進新型墻體材料在農村市場應用的歷史性機遇,全區需要進行改造的農村危房共約127.5萬戶(含茅草樹皮房約4.2萬戶),按當前政府規定改造的每戶建筑面積60 M2計算,總建筑面積為7650萬M2,墻體材料總需求量達150多億塊標磚,僅列入2009年農房改造的總建筑面積就有2190萬M2,墻體材料超過43億塊標磚,新型墻體材料市場需求量巨大。自治區墻改辦抓住有利時機,充分發揮新墻材專項基金的引導作用,通過補助新墻材設備
生產線的方式,為東興、憑祥等10個邊境市縣補助資金240萬元,專項扶持邊境農村危舊房改造推廣使用新型墻體材料,年內可形成40萬立方米空心砌塊(折合2.7億塊標準磚)生產能力,這一工程的實施將促進廣西區墻體材料產業尤其是新型墻體材料產業的飛速發展。
二、專項基金助試點 推廣應用新墻材
為配合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自治區墻改辦抓住機遇,積極通過新農村建設試點在廣大農村地區推廣使用新型墻體材。今年3月份以來,自治區墻改辦組成由一名墻改辦副主任掛帥的專門調研組,經過近大半年時間對南寧、柳州、百色、河池等市所轄的新農村建設進行實地調研,通過篩選、對比,優選出田東縣作登瑤族鄉隴窮村,金城江東江鎮測洞村、加底洞村,柳城縣東泉鎮,天峨縣六排鎮登里村登里屯和上林縣白圩鎮劉屋街新村等6個試點村屯共約300多農戶,自治區墻改辦將給予這些使用新型墻體材料的每戶農戶5000元人民幣專項補助,補助金額達150多萬元。借助試點項目的示范引導,將新型墻材的推廣應用和“禁實限粘”逐步向小城鎮和廣大農村地區延伸。
三、擇優補助生產線 大力發展砼砌塊
受傳統觀念和落后消費方式的影響,實心粘土磚在廣西農村一度占有較大市場。隨著國家和自治區墻改法規政策的陸續出臺和大力宣傳,加上新型墻體材料性價比的優越性,廣大農村建房采用混凝土空心砌塊已逐步增多,市場需求巨大。自治區墻改辦抓住有利時機,通過補助砼砌塊設備生產線,積極推進砼空心砌塊在廣大農村使用。今年上半年,自治區本級就專門安排168萬元墻改專項基金,通過政府采購
招標方式,為桂林市、賓陽縣、柳城縣、馬山縣、靈山縣、大化縣、天峨縣等7個新農村推廣應用新墻材條件較好的地區,各提供一條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塊設備生產線,在農村大力推廣使用砼砌塊新型墻體材料,形成年產28萬立方米混凝土空心砌塊(折合1.9億塊標準磚)的生產能力。
墻材革新工作既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戰略任務,又是一項關乎廣大老百姓切身利益的惠民工程,明年還將繼續扶持更多墻材生產企業擴大規模。新墻材專項基金在惠民工程中的投入,必將為墻材革新工作的深入開展助力。【完】
與【】相關熱點資訊:
【了解更多 “” 相關信息請訪問
節能專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