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15年,節能標準執行率達到100%;新建建筑30%以上應用可再生能源的技術;完成750萬平方米既有建筑節能改造;30%以上新建建筑和住宅小區達到綠色建筑評價標準要求。五年共節約能源約770萬噸標準煤,減排CO2約2048萬噸。
■視點
建筑節能尤須做好
能源系統集成優化
建筑節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不論是推進既有建筑節能改造,還是把好新建建筑的節能準入關,又或者是推廣新的節能技術和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應用,都是有效的實現手段。不過華南理工大學化學與化工學院天然氣利用研究中心主任華賁教授認為,建筑物能源系統的集成優化更是抓好建筑節能的重中之重。
所謂能源系統的集成優化,就是要改變現在的一次能源消費格局,實現天然氣冷熱電聯供。華賁用家用電熱水器舉了一個形象的例子。他說,現在很多家庭使用熱水,都通過電熱水器直接
加熱冷水。雖然很方便,但用電直接加熱,其實是極大的浪費。假設能夠做好區域能源規劃,實現冷熱電聯供,如在利用天然氣發電的同時,利用發電的廢熱來加熱熱水,再通過管網將熱水輸送到家庭。這樣一來,加熱一度熱水的能耗甚至可以降到原來的1/10。
華賁介紹,按照住建部的統計,建筑能耗大約占全社會能耗的30%,而其中大約65%是用于空調和
采暖,15%是熱水,14%是電器,6%是炊事。因此如果能夠做到冷熱電聯供,那能效將可以提高75%以上。
要建設低碳廣東,發展低碳建筑,華賁認為其關鍵不在于一幢一幢的建筑物本身的節能,而在于整個能源供應系統的節能,做好區域冷熱電聯供的效果可謂是最大的。而廣東要實現能源系統的集約化,實際上也面臨著極佳的機遇。
“就如既有建筑節能改造要比新建建筑的節能把關更難一樣,冷熱電聯供在舊城區實現起來非常困難,但在新區規劃中如果就把能源集約化納入,實施起來就要容易許多。”華賁介紹,廣東現有建筑面積60億平方米左右,“十二五”期間可能再新建60億平方米,新建建筑跟既有建筑面積基本差不多,因此如果能把新的抓好,對建筑節能而言就能實現事半功倍的效果。“廣東有幾十上百個新建工業園區、新城區,短期內城鎮化速度驚人,使用天然氣也多,這是西方從來沒有過的機遇,做區域能源規劃的條件在全國也是最好的”。
據了解,實際上在廣州大學城、深圳光明新區、中山火炬開發區,以及正在建設的珠海橫琴島,都已經開始實現能源系統的集成優化。在深圳,目前也計劃在20個園區做分布式冷熱電聯供。建筑物能源系統的集成優化在廣東發展速度驚人。
不過華賁指出,實現能源系統的集成優化,與區內工業、商住、交通的規劃、布局密切交織在一起,因此這不是某一個開發商可做到的,而必須由政府牽頭,在城市發展總體規劃格局下,統一規劃、布局。他還認為,政府在統一規劃下,組織投資建設的項目業主
招標,適當給予融資支持、稅收優惠,提供良好的投資運營和技術、
設備等各方面的支持,十分必要。【完】
與【建筑節能】相關熱點資訊:
【了解更多 “建筑節能” 相關信息請訪問
節能專區 】
上一頁12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