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缺少激勵機制被業界認為是阻礙綠色建筑發展的主要瓶頸之一。不過,這一瓶頸即將被一攬子經濟激勵政策打破。 |
【中國幕墻網】一直以來,缺少激勵機制被業界認為是阻礙綠色建筑發展的主要瓶頸之一。不過,這一瓶頸即將被一攬子經濟激勵政策打破。
3月28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副部長仇保興在第七屆國際綠色建筑與建筑節能大會暨新技術與產品博覽會上,發表《中國綠色建筑行動計劃草案》主題報告時指出,今后要全面推行綠色建筑“以獎代補”的經濟激勵政策,具體可從專項補貼、物業稅減半征收、土地招拍掛前置條件、適當提高容積率、購房貸款利率優惠等方面著手推進綠色建筑的發展。
至于這一攬子政策何時出臺,住建部并沒有給出具體時間表。“此事目前主要由國家發改委牽頭,主要內容為‘中國綠色建筑行動’,已上報至國務院。”一位接近住建部的人士指出。
對于這一激勵政策,房地產企業表現出了極大的熱情,一致認為這將有效推動綠色建筑的發展,希望盡快出臺。
“以獎代補”推綠建
在本次大會上,仇保興指出,中國的城鎮化進程正在加速,而每提高1%城鎮化率,將新增城市用水17億立方米,新增能耗6000萬噸標準煤,新增建設用地1004平方公里,新增鋼材、水泥、磚木等建材總重量達6億噸。這種發展模式是不可取的,必須轉變發展方式,推動建筑朝綠色、低碳的方向發展。
為此,在“十二五”期間,每年將新增綠色建筑項目100個,并空前加大了全面支持綠色建筑發展的力度,比如在土地招拍掛時設置條件,不是綠色建筑就不能投標,或者大面積建設綠色建筑的可以優先等。還將對綠色建筑設專項補貼,而對新建綠色建筑達到30%以上的小城鎮,則命名為“綠色小城鎮”,并一次性給予1000萬元至2000萬元的補助。
“如果每年新增100個綠色建筑項目,其每年將節能8.5億千瓦時,減排二氧化碳76.6萬噸,節約水資源0.3億噸,可再循環材料1.1億噸。”仇保興說。因此,未來5年,每年將推動獲得星級認證的建筑達到300~500個,在“十三五”時期,全面實現綠色建筑。
另外,全面推動精裝修與裝配化,在全國設立20~50個示范基地。各級政府也要抓住“十二五”期間保障房大發展的機遇,進一步強化綠色建筑的落實,這些保障性住房將首先成為“節能房”。
而帶領深圳市參加此次大會的深圳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呂銳鋒表示,在未來5年深圳市建設的24萬套保障性住房,將全部按照綠色建筑標準建設。
這些積極的信號表明,綠色建筑將進入大發展階段。
但這一政策何時推出目前并沒有明確的時間表。“應該會很快,需要趕上‘十二五’規劃的節奏。此外,不同地區會有不同的政策側重。”長期關注綠色建筑發展的一位上海專家表示,綠色建筑是國家下一步發展的重點,除了一些鼓勵性政策外,國家也會強制性推動綠色建筑的發展。
政策要有效落實
由于缺失鼓勵性的政策,中國綠色建筑的發展進程緩慢。
以全國工商聯房地產商會為例,其從2001年就開始做綠色住宅的標準制定和推廣工作,但是平均下來,10年才做了50個項目,總面積在2000萬平方米左右,平均每年才5個項目。“很多開發企業開始對綠色和低碳住宅的概念都很感興趣,而實際去做的時候,往往不能執行到位。很大的原因就是國內對綠色建筑還缺乏‘普惠制’,缺乏對全行業的鼓勵性政策。”精瑞中國不動產研究院院長張雪舟表示。
他進一步指出,2008年和2009年,中央財政資金對可再生能源示范項目都有專項補貼資金,平均每個示范市能夠拿到5000萬~8000萬元的獎勵,示范縣可以拿到1800萬元的獎勵資金。但這樣的政策僅僅是針對少數項目的獎勵,大部分地方政府都是拿地方政府圖書館、辦公大樓這樣的公共建筑來申報的,對于商業性房地產項目基本沒有獎勵。
以綠色地產開發為主的朗詩地產董事長田明甚至認為綠色建筑是在被“懲罰”。“現有的房地產行業相關政策并沒有區分一般建筑和綠色建筑之間的差異,比如在稅費制度上,需要交納同等稅基的營業稅,沒有任何減免稅率的支持;對于購買綠色建筑的消費者來說,銀行方面也沒有任何利息減免。”
如今,對于政府實施的“以獎代補”的經濟激勵政策,房地產行業表現出了極大的關注。
“這一政策的推出將使綠色建筑不再受‘懲罰’。”田明表示。
“從某種層面來看,‘以獎代補’的經濟激勵政策屬于經濟杠桿,能夠切實推動綠色建筑的發展。而這些政策對于開發綠色建筑比例占到50%的綠地集團來說意義更大。”綠地集團總建筑師胡京指出。
在對政策極大肯定的同時,房地產企業也希望這一政策能有效落實和盡快出臺。“政策落地對于我們是極大的支持,也會引導消費者關注綠色建筑,從而推動其發展。”胡京指出。【完】

3月28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副部長仇保興在第七屆國際綠色建筑與建筑節能大會暨新技術與產品博覽會上,發表《中國綠色建筑行動計劃草案》主題報告時指出,今后要全面推行綠色建筑“以獎代補”的經濟激勵政策,具體可從專項補貼、物業稅減半征收、土地招拍掛前置條件、適當提高容積率、購房貸款利率優惠等方面著手推進綠色建筑的發展。
至于這一攬子政策何時出臺,住建部并沒有給出具體時間表。“此事目前主要由國家發改委牽頭,主要內容為‘中國綠色建筑行動’,已上報至國務院。”一位接近住建部的人士指出。
對于這一激勵政策,房地產企業表現出了極大的熱情,一致認為這將有效推動綠色建筑的發展,希望盡快出臺。
“以獎代補”推綠建
在本次大會上,仇保興指出,中國的城鎮化進程正在加速,而每提高1%城鎮化率,將新增城市用水17億立方米,新增能耗6000萬噸標準煤,新增建設用地1004平方公里,新增鋼材、水泥、磚木等建材總重量達6億噸。這種發展模式是不可取的,必須轉變發展方式,推動建筑朝綠色、低碳的方向發展。
為此,在“十二五”期間,每年將新增綠色建筑項目100個,并空前加大了全面支持綠色建筑發展的力度,比如在土地招拍掛時設置條件,不是綠色建筑就不能投標,或者大面積建設綠色建筑的可以優先等。還將對綠色建筑設專項補貼,而對新建綠色建筑達到30%以上的小城鎮,則命名為“綠色小城鎮”,并一次性給予1000萬元至2000萬元的補助。
“如果每年新增100個綠色建筑項目,其每年將節能8.5億千瓦時,減排二氧化碳76.6萬噸,節約水資源0.3億噸,可再循環材料1.1億噸。”仇保興說。因此,未來5年,每年將推動獲得星級認證的建筑達到300~500個,在“十三五”時期,全面實現綠色建筑。
另外,全面推動精裝修與裝配化,在全國設立20~50個示范基地。各級政府也要抓住“十二五”期間保障房大發展的機遇,進一步強化綠色建筑的落實,這些保障性住房將首先成為“節能房”。
而帶領深圳市參加此次大會的深圳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呂銳鋒表示,在未來5年深圳市建設的24萬套保障性住房,將全部按照綠色建筑標準建設。
這些積極的信號表明,綠色建筑將進入大發展階段。
但這一政策何時推出目前并沒有明確的時間表。“應該會很快,需要趕上‘十二五’規劃的節奏。此外,不同地區會有不同的政策側重。”長期關注綠色建筑發展的一位上海專家表示,綠色建筑是國家下一步發展的重點,除了一些鼓勵性政策外,國家也會強制性推動綠色建筑的發展。
政策要有效落實
由于缺失鼓勵性的政策,中國綠色建筑的發展進程緩慢。
以全國工商聯房地產商會為例,其從2001年就開始做綠色住宅的標準制定和推廣工作,但是平均下來,10年才做了50個項目,總面積在2000萬平方米左右,平均每年才5個項目。“很多開發企業開始對綠色和低碳住宅的概念都很感興趣,而實際去做的時候,往往不能執行到位。很大的原因就是國內對綠色建筑還缺乏‘普惠制’,缺乏對全行業的鼓勵性政策。”精瑞中國不動產研究院院長張雪舟表示。
他進一步指出,2008年和2009年,中央財政資金對可再生能源示范項目都有專項補貼資金,平均每個示范市能夠拿到5000萬~8000萬元的獎勵,示范縣可以拿到1800萬元的獎勵資金。但這樣的政策僅僅是針對少數項目的獎勵,大部分地方政府都是拿地方政府圖書館、辦公大樓這樣的公共建筑來申報的,對于商業性房地產項目基本沒有獎勵。
以綠色地產開發為主的朗詩地產董事長田明甚至認為綠色建筑是在被“懲罰”。“現有的房地產行業相關政策并沒有區分一般建筑和綠色建筑之間的差異,比如在稅費制度上,需要交納同等稅基的營業稅,沒有任何減免稅率的支持;對于購買綠色建筑的消費者來說,銀行方面也沒有任何利息減免。”
如今,對于政府實施的“以獎代補”的經濟激勵政策,房地產行業表現出了極大的關注。
“這一政策的推出將使綠色建筑不再受‘懲罰’。”田明表示。
“從某種層面來看,‘以獎代補’的經濟激勵政策屬于經濟杠桿,能夠切實推動綠色建筑的發展。而這些政策對于開發綠色建筑比例占到50%的綠地集團來說意義更大。”綠地集團總建筑師胡京指出。
在對政策極大肯定的同時,房地產企業也希望這一政策能有效落實和盡快出臺。“政策落地對于我們是極大的支持,也會引導消費者關注綠色建筑,從而推動其發展。”胡京指出。【完】
下一篇:威海啟動民用建筑節能檢測 不達標驗收一票否決 |

相關文章
|
- 論壇熱帖
- 最新產品
- 展會快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