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內容由[中國幕墻網]編輯部整理發布:
經濟新常態下,我國經濟增長的模式開始發生轉變,經濟告別高速增長,今年樓市也告別了2013年的高速狂飆,進入新常態,發生一些改變。
今年前三個季度,中國GDP同比增長7.4%,各項主要經濟指標處于合理區間。當前中國經濟保持穩定發展態勢,城鎮就業持續增加,居民收入、企業效益、財政收入平穩增長。更重要的是結構調整出現積極變化,服務業增長勢頭顯著,內需不斷擴大。
當下,中國經濟正呈現出新常態:一是從高速增長轉為中高速增長。二是經濟結構不斷優化升級,第三產業增長勢頭逐步顯現,城鄉區域差距逐步縮小,居民收入占比上升,發展成果惠及更廣大民眾。三是從要素驅動、投資驅動轉向創新驅動。
筆者認為,當前樓市的新常態也同樣有三大特點。
首先,房價呈現由前幾年全線上漲轉為維持在高位運行、穩中有降的調整態勢,樓市告別高速增長期進入中速增長階段。
這從數據就可以看出,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10月份70個大中城市僅1個城市價格環比持平,其余均環比下跌。環比價格變動中,最小降幅為0.2%,最大降幅為1.6%。本月初,中國指數研究院發布的數據也顯示,10月份全國100個城市新建住宅平均價格環比連續第六個月下跌,也是在同比連續22個月上漲后首次下跌。
數據顯示,今年前10個月,全國房地產投資為77220億元,同比名義增長12.4%。增速不僅連續9個月下滑,且明顯低于同期的固定資產投資增速。
從歷史來看,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速很少低于15%。例如在2011年下半年,雖然市場調整,但當時全國整體房地產投資增速依然在20%以上。
其次,樓市已經進入調結構、去庫存階段。
當前我國經濟轉為中高速增長、結構優化升級階段,房地產也面臨同樣的結構調整壓力。前幾年我國房地產增長大幅超過經濟增速及居民收入增長,內在調整壓力較強。樓市調整有利于消化2010年以來的過度庫存。
受此前幾年房地產投資高速增長、新開工面積增加的影響,如今的市場庫存也在不斷增長。數據顯示,10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積為58239萬平方米,比9月末增加1091萬平方米。
除一線城市和個別熱點城市的供應相對緊張以外,大部分二、三線城市已經出現供應過剩、去化周期長的情況。面對高企的庫存壓力,全國多數城市相繼取消了限購政策,很多房地產企業放緩投資步伐正在積極去庫存。
第三,樓市調控限購、限貸轉為“去行政化”,樓市逐漸進入“調整靠市場”。
此前樓市調控限購、限貸的措施遭到詬病,而樓市進入今年下半年后,隨著央行出臺房貸新政,各大城市紛紛松綁限購、限貸,這可以看出近期樓市政策主要是借市場調整的窗口期,把一些行政色彩比較濃的干預措施盡可能去除,也就是在保持樓市穩定的前提下,逐步“去行政化”讓樓市回歸本質,以促進行業健康發展。


國務院常務會議出臺“國五條”釋放堅持調控政策不動搖、力度不放松的強烈信號會議要求擴大個人住房房產稅改革試點范圍,專家預計房產稅試點城市將新增5至8個各直轄市、計劃單列市和除拉薩外的省會城市要按照保持房價基本穩定的原則,制定并公布年度新建

門窗的不斷發展,在四月樓市新政的打壓下,房地產市場交易逐漸由熱轉冷。有業內人士認為,調控效應也將從樓市傳導至家裝門窗市場。

8月2日,高盛投資管理部中國副主席、首席投資策略師哈繼銘在2014CFA中國投資峰會上指出,從歷史數據來看,微刺激政策并不具有持續性,且有市場反響漸弱的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