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內容由[中國幕墻網]編輯部整理發布:
歷經五年醞釀,近日,深圳多部門(詞條“門”由行業大百科提供)聯合發布《關于加快推進深圳住宅產業化的指導意見(試行)》,在全市范圍內,強力推進建筑產業化。作為我國建筑產業化的第一個城市“夢工廠”,深圳將借此推進首個住宅產業化“試點城市”向“示范城市”邁進,也將加速實現建筑業“深圳速度”向“深圳質量”的深度嬗變。
建筑業之于深圳,有著特殊的意義。30多年前,正是建筑業領域創造了“三天一層樓”的“深圳速度”,創造了世界城市史和工業史上發展的一個偉大奇跡。
這30年間,深圳春潮涌動,建筑業從無到有,以兩萬基建工程兵起步,完成了多個深圳建筑史的開篇之作,為深圳建筑業的發展奠定了基石。2013年,深圳房屋建筑施工面積達到11109萬平方米,建筑相關企業超過1000家,實現建筑業總產值2358.33億元,約占全市全年本地生產總值的16%,建筑業在全市經濟系統中占據重要地位。然而,建筑業長期面臨著工業化程度低、手工作業質量差、資源耗費與環境污染嚴重、人工成本高企等諸多問題,既難以滿足人民群眾快速增長的居住需求,也有悖于產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的國家戰略。
作為“創新之城”的深圳不得不思索,下一個30年,建筑業何去何從?“速度終有上限,質量永無止境。”早在2010年深圳經濟特區建立30年之際,深圳市委、市政府就提出了從“深圳速度”向“深圳質量”轉變。在今年9月舉行的首屆中國質量大會上,從“速度時代”推向“質量時代”再次明確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戰略選擇。
作為全國首個質量強市示范市,深圳市長許勤在大會發言中提出,“我們‘深圳質量’的實踐表明,以質量為目標的結構調整把握得好的話,是可以找到質量和速度雙提升的黃金平衡點的!鄙钲谝皥远ú灰拼蛟臁钲谫|量’,爭當推動‘三個轉變’的排頭兵,為建設質量強國、實現‘中國夢’作出特區新的更大貢獻。”
“速度時代”難以為繼的各種問題唯有在“質量時代”方可解決,這正是我國經濟增長轉型升級的題中之義。但是,沒有改革,就沒有“質量時代”的到來。
建筑產業化正是對傳統建筑業的根本性變革,也是在人口紅利逐漸消失時,走向建筑業“質量時代”的必由之路。
建筑產業化通過設計標準化、部品部 構 件生產工廠化、現場施工裝配化、土建裝修一體化、管理信息化“五化合一”,使建筑生產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
由此帶來的首要變化是,建筑質量的顯著提升。傳統生產方式下,施工現場工人通過手工作業,技術水平良莠不齊、誤差不可控,而工業化方式將建筑精度從厘米級提升至毫米級,并能提供可持續的、質量穩定的產品。在建筑業的質量投訴中,70% 75%是漏水問題,而工業化生產的房屋可減少90%以上的外墻滲漏(詞條“滲漏”由行業大百科提供)事件。香港測算數據表明,工業化建筑可以降低90%以上的后期維修費用。建筑質量提升的最終受益者將是廣大人民群眾,“質量時代”必將帶來更多的普惠價值。
與此同時,建筑產業化還具備極大的效率、成本、環境效益。人工費用降低25% 30%,不依附人口紅利,工人的勞動效率與勞動價值得到提升;效率提升,時間成本下降25% 35%;實現“四節一環保”,減少建筑垃圾80%以上;工業化的規模效應還將大幅節省設計、材料等成本。
作為深圳重要的民生工程之一,龍悅居三期公租房項目首次在21.6萬平方米的建筑面積上大規模應用工業化技術,其外墻、樓梯、走廊全部為工廠化預制、現場拼裝完成,并集成應用了多項綠色低碳技術和產品。與傳統施工項目相比,該項目大幅提升了建筑質量,總工期縮短6個月;在建造階段分別節煤約350噸、節材1850立方米、節水7.2萬噸、減少建筑垃圾約1900噸。在獲得良好的經濟、環境、產品效益同時,也獲評“2011年中國首屆保障性住房設計競賽”一等獎、國家綠色建筑三星級標識、國家住宅康居示范工程等,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有關領導評價其為保障性住房建設“探索了新模式,樹立了新樣板”。
更重要的是,建筑產業化還將從全產業鏈角度推進行業的整體轉型升級。建筑業關聯度高、帶動力強,且在經濟系統中占據重要地位,建筑業轉型對整體經濟新發展至關重要。建筑產業化對生產方式的變革將帶動生產要素的重新配置與整合,從而形成新的發展動力與經濟增長點。
事實上,作為先行先試、勇于創新的深圳,早在11年前,便開啟了市場化條件下的建筑產業化實踐;2006年便獲批成為全國首個“住宅產業現代化綜合試點城市”,這是特區質量意識、創新意識的重要體現。十多年來,深圳從標準、政策、試點示范三個維度著力推進,率先探索在保障性住房建設中全面推廣產業化建設方式,孵化培育了三個國家級住宅產業化基地,萬科、中建國際等一批領頭企業成為行業旗幟,不僅輻射全國,甚至走向香港、東南亞等地區,顯現出建筑產業化領域內“深圳品牌”、“深圳創造”的強大溢出性。
經過多年探索實踐,深圳已經在研發、設計、施工、生產、管理等多方面積累了良好的基礎條件,同時形成了政府引導與市場運作的雙引擎推進,企業積極性較高,全面推進建筑產業化的局面已經形成。《關于加快推進深圳市住宅產業化的指導意見(試行)》的出臺,是在前期基礎上深圳建筑產業化的又一次重大發展。3%的建筑面積獎勵措施,“3個100%”全域推進的規模,力度空前、影響深遠,深圳建筑產業化即將迎來一個全新局面,某種程度上甚至可以說是里程碑式的意義。
作為全國“綠色先鋒”,建設綠色城市、實現低碳發展是深圳重要的城市目標,而建筑產業化正是實現這一目標的重要手段之一。基于多年探索實踐,深圳在工業化、標準化、綠色低碳等領域都已取得一定的發展,目前綠色建筑面積超過1800萬平方米,單位GDP能耗持續低位,居全國各大中城市前列。下一步,深圳將進一步推進建筑產業化,實現綠色發展,推進“深圳質量”。征程漫漫!百|量永無止境”,改革之路亦無止境。
深圳市住房和建設局局長 李廷忠


就在建筑產業化于中國如火如荼之際,一個以裝配式集成化建筑為主要發展方式、像“裝配汽車一樣造房子”的我國首家建筑產業化聯盟近日在北京成立。

“重慶建工正進行建筑產業化嘗試!6月25日,重慶建工投資控股有限責任公司(簡稱“重慶建工”)董事長楊鏡璞透露,重慶建工在綦江投資12.5億元的建筑產業化基地已開工,一期工程2016年建成后,將成為全國一流、西部最大的建筑產業化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