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內容由[中國幕墻網]編輯部整理發布:
近日,記者跟隨住房城鄉建設部工程質量治理兩年行動回頭看檢查組采訪時,一位副市長坦言:“這次‘兩年行動’讓我們受益匪淺。說來慚愧,作為分管建設的負責人,一些工程建設的標準以前我都不太了解,這次才知道,相關的標準竟然這么全、這么細。”
4個發展階段6613項標準
“這些標準非常清楚、非常具體,無論是工程規劃、設計、施工還是檢查驗收都‘有據可依’。”該副市長表示,如果缺少這些標準,別說建筑工業現代化實現不了,就是基本的設計施工和工程質量安全都無法保證。
住房城鄉建設部歷任領導都曾多次強調,工程建設標準化是支撐建設行業的重要基礎,對工程質量安全和經濟社會發展與進步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深入推進工程建設標準化工作,是堅持依法行政、建設法治政府的重要組成和必然選擇,是促進住房城鄉建設事業科學發展的重要支撐。
據住房城鄉建設部統計,截至2013年,由該部負責管理的現行工程建設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和地方標準已達6613項,數量是上世紀80年代的10余倍。近年來,平均每年下達的制訂、修訂任務和批準發布的標準均超過200項。
工程建設標準化工作從新中國成立至今一直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基礎作用。據住房城鄉建設部標準定額所副所長李錚介紹,從1949年新中國成立至今,工程建設標準化伴隨著社會主義建設的發展,可大體概括為4個發展階段。
由分散管理到集中管理階段(1949年至1966年),初步改變了無標可依、各自為政的狀況;由停滯到恢復發展階段(1966年至1979年),加強了組織領導,制訂、修訂了一批標準規范,為新時期工程建設發展打下了基礎;規范化快速發展階段(1979年至2000年),工程建設標準化管理制度全面更新并不斷完善,標準數量明顯增加,工程建設強制性標準與推薦性標準相結合的標準體制逐步形成;改革創新階段(2000年至今),工程建設標準化得到了全面迅速發展,標準化在工程建設活動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顯,重視、依靠、參與和推動工程建設標準化成為社會的共識。
近年來,工程建設標準化活動明顯活躍,國家和地方財政投入力度不斷加大,有關各方參與標準化工作的積極性顯著提高,標準數量大幅增加,以全文強制標準為突破的標準體制改革持續穩步推進,近日印發的《住房城鄉建設部關于落實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完善工程建設標準體系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更是明確了構建新型城鎮化標準體系的目標和重點任務。
決定性階段面臨艱巨挑戰
目前,我國已進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定性階段,正處于經濟轉型升級、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重要時期。在這一重要歷史時期,工程建設標準化工作如何在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適應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等背景下更好更快發展,是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
在日前召開的落實新型城鎮化規劃完善工程建設標準體系座談會上,住房城鄉建設部標準定額司負責人表示,工程建設標準化是實現國民經濟與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礎性工作,在新型城鎮化建設過程中,要充分發揮工程建設標準化對統籌城鄉發展、保障各項基礎設施建設、防災減災、確保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與工程安全以及提高工程與產品質量的技術支撐作用。
黨的十八大提出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道路,推動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工業化和城鎮化良性互動、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相互協調,促進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以及堅持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五位一體”的新要求,工程建設標準化更面臨著難得的歷史發展機遇和更廣闊的發展空間、更艱巨的任務挑戰。
新型城鎮化催生完整統一的標準體系
工程建設標準作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基本制度與重要依據,“新型城鎮化”相關政策和戰略部署的貫徹落實,必然需要標準的支撐與保障,建設進程中各方主體的技術及管理行為,必然需要標準的引導與約束。
但在實際工作中,由于我國幅員遼闊,經濟社會發展階段和水平不同,氣候差異、地理差異、地區差異以及城鄉差異大,標準制訂工作難度加大。住房城鄉建設部城鄉規劃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秘書長鹿勤表示,盡快優化和完善標準體系框架,使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地方標準、社團標準等“各盡其職”,更好地解決氣候差異、地區差異、地理差異等“個性化”發展問題,適應我國新型城鎮化健康發展對工程建設標準化工作提出的更高要求。
因此,急需建立一套相對完整統一的標準體系,打牢工程建設標準化這個基礎,充分發揮其作用,強化對建立健全科學規范的工程建設標準體系重要性的認識,提出構建新型城鎮化標準體系的目標和重點任務,從而為新型城鎮化建設保駕護航。
近日印發的《意見》,針對工程建設標準不適應、不滿足“新型城鎮化”建設等問題,明確要求各地積極推進標準體制改革,按照城鄉一體化建設的要求,重點做好強制性標準和基礎通用標準的制定,強化質量安全要求,強化技術政策引導。還特別明確了要將社團標準納入我國工程建設標準體系架構,提出積極發展社團標準的原則和要求。
業內普遍認為,《意見》的發布實施,對貫徹中央城鎮化會議精神,落實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將起到重要的支撐保障作用,對解決當前城鎮化工作中的薄弱環節和具體問題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對標準化工作的長期發展也具有積極的指導作用和創新性的規范作用。
中國工程建設標準化協會副秘書長蔡成軍表示,《意見》的出臺,對于培育和發展我國的社團標準,對于完善工程建設標準體系,充分發揮市場主體參與標準制定,增強標準編制與科技成果聯動發展,進一步鼓勵技術創新、解決標準缺失、增加標準有效供給、提升標準競爭都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工程建設標準化將繼續發揮重要作用
標準定額司相關負責人表示,工程建設標準化是實現國民經濟與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礎性工作,在新型城鎮化建設過程中,毫無疑問必須牢牢抓住標準化這個抓手,充分發揮工程建設標準化為統籌城鄉發展、保障各項基礎設施建設、防災減災、確保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與工程安全以及提高工程與產品質量的技術支撐作用。
李錚認為,工程建設標準化已經并將繼續發揮這樣幾方面作用:一是為基礎設施建設、特別是民生工程建設、生態環境建設、災后重建工程建設等提供技術支撐,保證工程的安全與質量。二是對節能、節地、節水、節材和環境保護發揮無以替代的約束引導作用。建設工程勘察、規劃、設計等一系列標準中均對節能、節材、節地、節水以及環境保護等做出了嚴格規定,為生態文明建設,促進循環經濟發展,節約與合理利用能源資源提供了技術依據。三是在建設創新型國家中發揮加速器、助推器的作用。標準作為基礎性的技術支撐,與科技創新相輔相成,相得益彰。標準是科技創新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的橋梁,標準的“制定—實施—修訂”過程,就是科學技術的“創新—應用—再創新”的過程。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工程建設標準化在對政府宏觀調控、促進生產要素的跨區域流動、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淘汰落后產能等方面的引導與約束作用將越發強化,越發凸顯。
標準化作用的發揮必須以覆蓋全面的工程建設標準為基礎,以協調有序的標準為前提。完善工程建設標準體系是發揮標準化作用的應有之義。健全標準體系的基本內涵是,以普遍聯系的觀點,以系統分析的方法,體現標準的整體性、系統性、層次性,它是工程建設標準科學發展的重要標志。李錚說,“標準體系就是標準的系統的、整體的規劃,是統攬工程建設標準化全局、統籌考慮不同層次和要素,實現標準結構優化,以最小標準數量覆蓋最大范圍,進而推動標準有效實施的頂層設計。”
當前,在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適應科技快速發展,特別是新型城鎮化建設這一大背景下,實現整個工程建設標準的全面協調可持續,做到標準發展規劃引領、標準制定重點突出、標準規定真正落地。李錚說,“這是我們必須做好的一篇文章。”【完】


以新材料為代表的戰略性新興產業正在成為引領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各國高度重視新材料的開發應用。但是,我國的材料標準體系仍以傳統材料標準為主,新材料產業標準體系尚未建立,關鍵標準前期研究、技術攻關相對不足,標準制定所需的工藝參數、材料性

摘要:外窗洞口傳遞的熱量占到建筑外圍護系統節能指標的50%左右,對于建筑物的整體節能效果具有重要影響。當代萬國城MOMA 節能外窗構造體系基于整體化的節能設計,其中:窗框采用復合型隔熱鋁型材及多腔體隔熱設計;外窗玻璃選用單銀Low-E 雙層

國家安全監管總局關于印發平板玻璃建筑衛生陶瓷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評定標準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