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內容由[中國幕墻網]編輯部整理發布:
轉眼間,2014年即將劃上一個句號。溫故2014年中國建筑業,哪些故事值得我們去記憶?哪些“高頻詞”值得業內人士“點贊”?又有哪些事件令我們深思?
回溯流逝的光陰,盤點2014中國建筑業“高頻詞”,既能幫助我們回望即將過去的一年,更是通過“回望”盤點得與失,使新的一年步子走得更穩、更扎實。
深化改革
全面深化建筑業體制機制改革,歷來是中國建筑業的主旋律,更是2014年中國建筑業的重頭戲。上至住房城鄉建設部下至各級地方建設主管部門,都把“深化改革”列為重中之重,紅頭文件、領導報告,都會反復出現這個詞語。今年7月1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關于推進建筑業發展和改革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了23條改革舉措,其中要進一步開放建筑市場,廢除不利于全國建筑市場統一開放、妨礙企業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要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招標投標監管方式的改革、促進建筑業發展方式轉變等等,都對深化行業改革提出了具體的要求。盡管2014年在加大這些改革與舉措方面,各地建設主管部門都出臺了相應的文件與規定,有的也已在逐步落實之中。但真正意義上的落地、開花,還有待于進一步深化與細化。
中國建筑業市場化之路已走過了三十多年,有其成功與輝煌,也有不足與教訓。行業的深化改革,更需要各級政府在“審批制度”、“資質管理”、“地方保護”等等多方面去進一步改革與突破。對于中國建筑業來說,2014年的深化改革才只是剛剛起步,但愿在新的一年里,深化改革的號角能真正成為促進中國建筑業加快發展的引擎。
轉型升級
轉型升級這個詞在業內已提了多年,去年本報就將該詞列入行業年度熱詞,今年盤點依然是“高頻詞”之一。可以說,“轉型升級”已成為行業內的一句使用頻率頗高的詞。但如何實現行業、企業真正意義的轉型與升級,似乎沒有一個可供借鑒的典型案例。
如何把傳統的建筑業由勞動密集型向科技型、增長數量型向效益型、發展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這些老生常談的內容盡管已深入到行業主管部門、企業家的年度報告的字里行間,但真正做起來卻又是盲人摸象。管理與科技的創新、建筑信息化建設、建筑產業化、增長方式的轉變等等,一大堆的新名詞、新做法要落實到具體的市場督管、項目管理、施工過程中去,也并非是件易事。2014年,盡管行業內也做了許多有益的探索,如BIM技術的運用、建筑產業化的推進、信息化建設的提速等等,都為行業的轉型升級帶來了新的革命,但如何從點到面,真正在全行業中得到普及,這不僅需要政府的指導、政策的扶持,更需要有企業家的決心與勇氣。
行業需要轉型升級,但更需要有一大批敢于嘗鮮的企業家去創新,去探索轉型升級新路徑,也唯有在創新中才能真正實現整個行業的轉型升級。期望明年,能看到有更多的企業去踐行轉型升級之道,為整個行業提供共享的經驗。
建筑產業化
建筑產業化已經提出了多年,一些地方也在個別項目上進行了嘗試,但效果并不明顯。直到今年5月,我國首個國家建筑產業現代化示范城市在遼寧省沈陽市正式掛牌。嗣后,國務院辦公廳印發《2014-2015年節能減排低碳發展行動方案》,要求深入開展綠色建筑行動,全面執行綠色建筑標準。要求到2015年,城鎮新建建筑綠色建筑標準執行率達到20%,新增綠色建筑3億平方米,完成北方采暖地區既有居住建筑供熱計量及節能改造3億平方米。結合節能減排方案,住建部也多次發文要大力發展建筑產業化。
伴隨著綠色建筑行動,建筑產業化上升到了國家級層面。一時間,建筑產業化成為了行業2014年的流行語,“像搭積木一樣造房子”成為2014年行業新聞熱點關注的話題。同時,各地也紛紛推出建筑產業化的時間表。然而,建筑產業現代化并非只是幾個文件所能包辦的。它必須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科技進步為依托,以成型的建設體系和與之相配套的部件為基礎,以科學的組織和現代化的管理為手段,通過將建筑住宅生產全過程的開發、設計、施工、部品生產、管理和服務等環節聯結為一個完善的產業系統,從而實現建筑的生產、供給、銷售和服務一體化的生產組織形式。
建筑產業化發展的全過程極其復雜,關鍵在于依靠科技創新、技術進步,走科技興業之路,積極開發和大力推廣先進、成熟的新材料、新技術、新設備、新工藝,提高科技成果的轉化率,將原來的粗放型生產經營模式轉化為集約型經營模式,以帶動整體建筑產業科技創新的發展。同時,還必須盡快制定建筑產業化發展的技術政策、投融資政策、住宅市場政策、價格政策、用地政策、城市建設與開發政策等等。如果從上述這些標準去衡量,我們其實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兩年行動
“工程質量治理兩年行動”是今年9月份后行業內最為關注的話題。住房城鄉建設部9月1日印發《工程質量治理兩年行動方案》的通知,要通過兩年治理行動,規范建筑市場秩序,落實工程建設五方主體項目負責人質量終身責任,遏制建筑施工違法發包、轉包、違法分包及掛靠等行為。通知發出后,住建部又召開電視電話會議,部長陳政高全面部署“兩年行動”工作;緊接著,國新辦又專門就“兩年行動”舉行新聞發布會。從住建部發通知到國新辦新聞發布,層層推進,各地住建廳也都積極響應,提出了切實可行的治理計劃。業內人士更是將此次“兩年行動”稱為世上規模最大、最嚴厲的工程質量治理。“兩年行動”理所當然成為行業內出現頻率最高的詞。
落實工程建設五方主體項目負責人質量終身責任,遏制建筑施工違法發包、轉包、違法分包及掛靠等行為,這些內容其實年年在說,年年在治理,但收效卻甚微。建筑市場之亂,其根源錯綜復雜,以權謀私干預工程項目,市場信用缺失、違法發包分包、層層轉包、偷工減料等“潛規則”橫行。這些困擾建筑市場多年的弊病,能否在“兩年行動”中被徹底根除?
但愿這次“兩年行動”不再是只聞雷聲不見雨點,讓暴風雨來得更猛烈些,沖滌建筑市場的污泥濁水,構建一個健康有序的建筑市場新局面。
“走出去”
“走出去”戰略是近些年來中國建筑業十分關注的熱點,也是2014年行業的熱門詞匯。中國承包商“走出去”從以往單純的勞務輸出和對外承包工程,發展到綜合體項目、從中國技術到中國裝備乃至中國標準,在拓展國際建筑市場的進程中,2014年可以說是一個新的突破。
據2014年公布的ENR250強榜單顯示,中國承包商上榜企業達到62家,比上一年增加7家,62家企業的海外營業額平均達12.74億元,同比增長4.34%。無論從規模上還是在項目的內涵上,“走出去”都上了一個新臺階。在市場分布上,我們已從過去傳統的亞非市場為主,逐步向北美、拉美、歐洲等地區進軍;在承接的項目上,也逐步向中高端市場邁進。特別是在一些大型水電站、高鐵等綜合性項目上,創造了中國技術、裝備、標準的整體走出國門,為我國承包商參與國際市場的競爭增加了新的動力。
2014中國承包商“走出去”步伐明顯加快,明年,隨著我國提出的“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中國承包商“走出去”將會更加精彩!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陳政高部長在全國電視電話會議上強調:這次兩年行動主要抓六件事:一是全面落實五方主體項目負責人質量終身責任、二是嚴厲打擊建筑施工轉包違法分包行為、三是健全工程質量監管和監理機制、四是大力推動建筑產業現代化、五是加快建筑市場

為充分發揮媒體宣傳和社會監督作用、推動工程質量治理兩年行動深入開展、營造全社會共同關注工程質量的輿論氛圍,12月17日,由人民日報社、新華社、光明日報社、經濟日報社、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中央電視臺、中國建設報社、中國建筑業協會等單位參加的

近年來,廣西、河南等地住房城鄉建設廳認真貫徹落實十八屆三中全會和全國建筑業改革發展暨工程質量安全工作會議精神,以工程質量治理兩年行動為契機,進一步開放市場,簡化前置性備案手續,加強事中事后監管,規范建筑企業跨省承攬業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