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國建筑金屬結構協會、歐洲門窗(詞條“門窗”由行業大百科提供)協會主辦的“2015中國國際門窗幕墻博覽會”,于2015年11月11日在上海·虹橋·國家會展中心盛大開幕。自2003年博覽會首次舉辦至今,憑借著主辦方的強大號召力與自身發展,吸納了無數國內外精英強將前來觀摩、交流和學習。發展至今,通過歷屆的佳績證明,博覽會已成為反映門窗幕墻市場風雨變化的晴雨表,是行業內專家、房地產企業、門窗幕墻企業、材料商等的最佳聚焦之會,并受到國內外主流廠商的高度重視,將博覽會視為展示品牌形象、新品推廣、發力全球市場的一張享負盛名的金名片。
博覽會開幕典禮當天,出席活動的領導、嘉賓包括:中國建筑金屬結構協會前任會長姚兵(詞條“姚兵”由行業大百科提供)先生、中國建筑金屬結構協會會長郝際平先生、中國建筑金屬結構協會秘書長劉哲先生、歐洲門窗協會董事兼德國門窗協會會長豪克先生、中國建筑金屬結構協會副秘書長兼鋁門窗幕墻委員會主任黃圻先生等,以及中國幕墻網、中國門窗&配套材料網等在內的多家垂直行業媒體。

中國建筑金屬結構協會會長 郝際平先生 為開幕儀式致辭

中國建筑金屬結構協會秘書長 劉哲先生 致辭

歐洲門窗協會董事兼德國門窗協會會長 豪克先生 致辭
作為自創辦以來就一直合作的歐洲(德國)門窗協會代表,豪克會長在發言中提到,中國門窗幕墻行業的快速發展,為全球的建筑門窗幕墻發展做出了積極的貢獻,對主辦方憑借精準的定位、純熟的辦展模式、專業的展會服務贏得了社會以及展商的認可,已經不僅僅只是貿易展示平臺,還成為了行業中創新產品的斗秀場和前沿技術的頭腦風暴平臺,為中、德乃至全球的產業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中國建筑金屬結構協會會長 郝際平先生在開幕式典禮現場簽到墻簽名

出席本屆博覽會開幕典禮的領導、嘉賓合影

蘇州建筑金屬結構協會潘元元(詞條“潘元元”由行業大百科提供)秘書長 組織的蘇州企業家代表團合影

中建金協會領導、地方協會領導、行業專家、各界嘉賓、廣大媒體齊聚會一堂
博覽會涉及了門窗幕墻配套件、密封材料、門窗幕墻加工及制造設備、建筑玻璃、門窗幕墻系統、建筑外遮陽等專區,系統門窗(詞條“系統門窗”由行業大百科提供)和德國展團帶來的高端產品仍然是本屆博覽會的亮點。同期配套活動:“泰諾風保泰贊助高級研討會”和“房地產業與門窗幕墻行業高峰論壇”以及“安泰建筑膠特約對話建筑設計師論壇”等會議成為展商對接門窗幕墻行業專家、房地產企業以及建筑設計師的最佳平臺,國內外專家的精彩演講讓現場觀眾感受到節能已成為全球關注的重要問題。
當前,中央反復釋放“經濟增速放緩處于可容忍范圍”信號的同時,正在有條不紊地按著既定步調推進改革,態度和力度都表現出強大的定力和決心。本次博覽會的順利召開,預示著廣大行業企業在經濟新常態下,當面對市場的結構性調整,需求增長乏力的大背景下,仍對未來的前景充滿信心。同時,參會企業通過與行業專家、客戶代表的深入交流,清楚認識到企業的轉型升級在方向性、決定性的重大意義。企業所有的適應市場的技術創新、服務創新等轉型手段,都將會成為未來行業發展的源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