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久国产-人人看人人看人做人人模-野花日本大全免费观看6高清版-在线a电影|www.gdjiasi.com

您的位置: 中國幕墻網 > 幕墻專區 > 新聞正文

高層建筑起火,如何逃生?

來源:果殼網  作者:毛球控  日期:2015-2-26
頁面功能 [字體: ] [ 打印 ] [ 投稿 ] [ 評論 ] [ 轉發 ] [ 啄木鳥 ]
  當地時間2月21日凌晨3點左右,正當中國人民慶祝春節時,迪拜一座336米高、共有79層的居民樓——馬麗娜火炬(Marina Torch)卻突然起火,數千居民被緊急疏散。馬麗娜火炬于2011年落成,曾是世界第一高的居民樓,卻因一戶人家的疏忽(推測起火原因是水煙或者燒烤留下的炭火),而變成了黑夜中名符其實的“火炬”。幸運的是,目前這起事故中尚沒有傷亡報告。

  本篇文章內容由[中國幕墻網]編輯部整理發布:

  當地時間2月21日凌晨3點左右,正當中國人民慶祝春節時,迪拜一座336米高、共有79層的居民樓——馬麗娜火炬(Marina Torch)卻突然起火,數千居民被緊急疏散。馬麗娜火炬于2011年落成,曾是世界第一高的居民樓,卻因一戶人家的疏忽(推測起火原因是水煙或者燒烤留下的炭火),而變成了黑夜中名符其實的“火炬”。幸運的是,目前這起事故中尚沒有傷亡報告。這在超高層建筑(中國指高度100米以上的建筑)火災中極罕見。除建筑本身消防設施完備外,住戶熟悉逃生通道,服從相關人員指揮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燃燒中的世界最高居民樓之一,馬麗娜火炬。所幸事故沒有造成人員傷亡。圖片來源:nydailynews.com)

  火警、煙霧、火光和他人警告,是識別火災發生的4個重要方式。如已發現火情但未得到通知,建筑內人員需根據危險程度(是否有人撲救,是否已有明顯的濃煙和一個以上的房間已猛烈燃燒,周圍是否有大量可燃物堆砌)、建筑環境(是否有完善的消防設備,所在高度,是否接近逃生通道)以及自身能力等因素,迅速做出判斷,并盡快決定撤離或采取堅守原則(stayingput)。

  如果決定撤離,怎么辦

  首先保持鎮定,對周圍情況有一個大致了解,并按照志愿指揮者-大樓管理者-消防人員的順序,服從指揮安排。因為密集的人群總會趨于混亂,需要有擔負起組織和指揮責任的志愿者,或顯眼的“制服”——反光背心、制服、哨子等,才能在混亂的狀態下安撫并幫助疏散人群。在決定從樓道疏散后,人們需注意靠右行走,以便消防和急救人員快速通過(他們越快通過,留給人們的逃生時間越多)。根據自己所在的樓層,具體的撤退策略如下:

  著火點在本層:先將全身潑濕并用濕布掩蓋面部,男女都應將身上的絲織品如絲襪等脫掉再行動;

  著火點位于上層:跑到起火樓層下數層即可在最短時間內避免危險。之后遵循指示行動,幾乎毫無危險;

  著火點位于下層:火勢較小時可濕身后蹲伏突破,否則唯一的辦法就是往上尋找避難層——它起初是根據美國殘疾人法案(ADAAG),為無法使用樓梯的殘疾人設置,現在則為超高層建筑必備結構。我國規定,超高層建筑每15層左右就需設置一個避難層,層內需備有獨立消防設備,結構強度極高;

  電影里常有逃到屋頂用直升機救援的鏡頭,但國內大部分建筑未配備停機坪,即便是北京第一高樓國貿三期在其頂層配置了停機坪,也主要為120空中出警使用。因為若火情猛烈,高漲的火焰與熱空氣會嚴重干擾直升機的操控,想成功降落到這樣的“火焰山”上,幾乎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還沒避難層靠譜;

  超高層建筑會備有多個樓梯通道,如一側通道火勢較猛無法通行,可由對角方向或較遠處尚未起火的通道撤離。

  人們需要經常留意并熟悉所處建筑的逃生指示圖。此外靠自然光“充能”并足夠明亮的磷光涂料也被用于扶手、樓梯和逃生標記上。超高層建筑內多采用此類技術,所以火災發生時,可跟著樓內的綠色箭頭走。撤離時切忌猶豫不決,跟著人群亂轉。

  最后不論上下都需要注意隨手關。高層建筑都裝備了防火(詞條“防火”由行業大百科提供)阻燃門,關閉后不僅能拖延火勢,也能減少毒氣和濃煙的滲透,為自己爭取更多寶貴時間。

  如果決定留守,怎么辦?

  消防車云梯的極限高度在100m左右,而這個高度下,消防車水壓也是慘不忍睹。所以無論國內外,通常都是消防人員進入后,用建筑內的消防水泵滅火(再次強調撤離時一定要靠右,不然下面會越來越擠,消防急救根本無法展開)。雖然這樣較慢,但受困者并非沒有希望。所以別下餃子一樣的跳樓了,那真是必死無疑。

  (云梯只對30-50m左右的火場起作用,再高就真的是“鞭長莫及”了。圖片來源:中國消防在線)

  根據自己所在的樓層,具體的策略如下:

  困在避難層:按規定,這里配有獨立水源和噴灑系統,且與逃生通道相連,或是有獨立的逃生出口。關好門后保持信心等待救援即可;

  困在普通樓層。最安全的地方是如衛生間等有大量水的房間。進入后迅速將自己淋濕,關閉大門并用衣服塞緊縫隙,然后堵住水池然后打開龍頭放水,同時給門潑水降溫。如的確無路可去,不要猶豫,抱起飲水機水桶,沖進有門有的屋子,然后把一切縫隙都堵上;

  無論困在哪都要用手機、標示物等通知外界自己的方位(但如附近有燃氣管線,最好不要用手機以免引發爆燃)。不要強行打開甚至砸開窗戶。9·11事件中最危險的不是火,而是暴雨一般從天而降的碎玻璃(詞條“碎玻璃”由行業大百科提供),不僅砸死砸傷很多路人,對救援人員及設備也造成很大傷害。如實在呼吸困難,可考慮趴在地板上(距地面30cm處有氧氣)。若窗戶未封死,且外墻未著火時,也可打開一點稍稍透氣,然后盡快關閉,因為氧氣正是燃燒需要的。

  (因被玻璃和墜落物砸中而起火的消防車。圖片來源:新華網)

  無法撤離時原地堅守是非常有效的保命手段——唯一的例外只有9·11。由于大樓遭飛機撞擊后引起垮塌,導致后來出現了“誰留誰死,誰跑誰活”的反常現象(世貿中心最早修建時,針對當時最大機型的撞擊力做了強化,故第一次撞擊后有人發出了錯誤的命令留守)。此外,2001年世貿中心進行緊急疏散模擬時曾發現,樓內人數在2000人以上的超高層建筑,樓道出口寬度至少需要1.42米。即便如此,每疏散1000人(樓高100-200m)也需55-60分鐘。而火場溫度提升至引起鋼材脆弱變性的速度,要遠大于目前超高層建筑的疏散速度。因此在9·11事件的后續調查中,研究者提出兩個重要的問題:要不要繼續采用堅守原則,以及是否能用電梯逃生或運輸救援部隊。第一個問題由于牽扯到暴恐應急領域,并不具有普適性;值得注意的是第二個問題。

  (左為火場升溫模擬曲線,右為耐火鋼(FR-steel)與普通鋼(SN490)強度降服對比。可以看出溫度達到500℃時普通鋼材(SN490)強度就會下降一半。圖片來源:參考文獻)

  著火時,電梯到底能不能坐

  幾乎所有消防指南中都會提到,火災時嚴禁使用電梯。主因無非是火災會切斷電源,導致人被困在電梯中,然后在高溫和毒氣的雙重作用下喪生。然而9·11的慘痛教訓以及技術的進步,都在反復質疑這項規則是否已經過時了。普通人缺乏連續向下或向上奔走百米的體力,通常也缺乏足夠的設備突破火和濃煙的封鎖;而消防人員則需負重數十千克多次攀爬上下,體力消耗巨大且速度緩慢。另外,哪些情況能威脅到電梯的運行也值得推敲。對擁有獨立電源、多層密封門、防火耐熱箱體、多重鋼纜和緊急制動系統的現代電梯來說,很多突發災情已不足以影響到它的運轉。9·11中,近3000人正是靠電梯才得以在第二次飛機碰撞前的短短十多分鐘逃生的。

  (9·11中,近3000人正是靠電梯才得以在第二次飛機碰撞前的短短十多分鐘逃生的。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事實上1997年前,在有消防或其他權威人員在場時,人們已經可以酌情使用電梯逃生。而1997年出版的生命安全規范(Life Safety Code)中則正式規定,僅在世貿中心內能將電梯作為第二逃生手段或救援使用,并且需要滿足以下條件:

  每層電梯等待廳均可容納至少50人以上;

  等待廳可阻絕火焰及煙霧1小時以上;

  所有樓層的電梯外門均可自動封閉,并符合上一條的封閉標準;

  電源及控制系統電路均可防火1小時以上;

  電梯轎廂和電梯等待廳必須配有與中央控制室的雙路通訊器;

  電梯井和電梯相關設備的建筑構造必須防水。

  理論上,火情初發時利用質量過硬且滿足消防要求的電梯逃生及救火并無不妥。上海消防局在2009年的初步實驗也證明了電梯在火災逃生和救援中的有效性,居民和消防人員都能在數分鐘內完成撤離或到達火源點撲救的目的。而9·11后,相關領域專家均在探索如何將電梯更廣泛地應用于火場逃生,并逐步制訂了相應的安全規范。但切記,對于100米以下的建筑(也就是大部分建筑),尤其是老舊建筑,通常既無能力也沒必要滿足超高層建筑的電梯安全標準。所以這類建筑一旦發生火災,千萬不要乘坐電梯,而應該選擇樓梯作為第一逃生通道,并隨手關門阻絕火焰和毒氣。

  避難之外

  災難中人們往往要么高估風險,諸如跳樓;要么低估風險,在樓層中四處游蕩甚至扎堆圍觀,錯過逃生的黃金時機。更糟糕的是引起火災,不管不顧,一逃了之。最初的3-5分鐘內,火焰不僅溫度最低,也是撲滅的最佳時機。如了解滅火器的用法最好能在此時撲滅,避免釀成大火。否則需要將可燃物移開,同時高聲呼救并迅速報警。一旦發現火勢超出自己的控制,一定要及時展開自救,千萬不要執意滅火。

  (火勢隨時間的發展。圖片來源:journeytofirefighter.com)

  在當前的技術水平下,超高層建筑火災的確是讓各國都頭疼的難題。有些從建筑本身入手,如吉隆坡雙子塔采用負壓原理阻絕火勢;有些如馬麗娜火炬,不僅從硬件設備上盡力避免可燃物,如用電路取代燃氣,還強制配置了大量防毒面具和滅火器。而那些成功救援的案例,無一例外前期都在防火設備、知識宣傳和避難演習上投入了大量的成本和精力,最終才避免了人員財產的重大損失。對個人來說,只要保持鎮定并合理行動,火災,并不等于滅頂之災。【完】

門窗幕墻第一手資訊! 上中國幕墻網 news.www.gdjiasi.com 手機訪問地址 3g.www.gdjiasi.com

原文地址:http://www.52mqw.com/info/2015-2-26/38780-1.htm
轉載時需注明出處:中國幕墻網 www.www.gdjiasi.com
我要評論 (已有*人參與評論)
上一篇:2015年2月實行的工程建設標準盤點
    
【回到頂部】
  第10屆Survey2014-2015中國幕墻網年度大型讀者調查暨“我最喜愛品牌”評選活動于11月正式啟動,本屆調查活動將以"堅...
[正文]  [評論]

中國幕墻網版權和免責聲明

版權聲明: 本網站所有文章版權,歸中國幕墻網和作者所共有,未經允許請勿轉載。

轉載要求: 轉載的圖片或者文件,鏈接請不要盜鏈到本站,且不準打上各自站點的水印,亦不能抹去本站水印。

隱私條款: 除非特別聲明,否則文章所體現的任何觀點并不代表中國幕墻網。
本站轉載或引用文章若涉及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將其刪除!

月精彩評論集錦
知識百科
月熱點新聞推薦
月企業關注度排名[幕墻]
月產品人氣值排名[幕墻]
客服電話:400-60-54100  傳真:0832-2201099 銷售值班電話:15023154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