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內容由[中國幕墻網]編輯部整理發布:
在北京順義林河大街,有一幢以綠色而遠近聞名的大樓——中建技術中心大樓。

俯視大樓,幾乎為綠色所“包裹”
大樓屋頂有1000平方米的屋頂綠化,大樓外墻上有300平方米的墻體綠化,在大樓附屬食堂屋頂陽光房內正在建造400平方米的室內生態空間,樓內更有不少植物墻分布在各個房間……所有這些杰作都出自王珂博士及其立體綠化團隊之手。
近日,記者慕名來到中建技術中心采訪。
剛進大門,在大樓外墻巨大的玻璃幕墻上,幾塊枯黃的垂直草坪甚是打眼。此前,見過一些疏于打理而終遭廢棄的綠墻,記者心里不禁犯嘀咕:難道這也廢棄了?
據介紹,這是我國北方城市第一面大型室外越冬植物幕墻。
走近綠墻,稍微撥開枯萎的草叢,記者意外地發現,在枯草之下,仍然隱藏著濃濃的綠意,一層新綠正在萌動。“再過不到一個月,差不多就全部返青了,墻面即將迎來絢麗綻放又一季。”
綠墻由五塊相互獨立的部分組成,種植的植物主要包括垂盆草、胭脂紅景天等。“在生長旺季,綠意盎然的植物順勢下垂,不同顏色的植物搖曳多姿,從室外欣賞令人賞心悅目,從室內透過玻璃同樣也能感受到墻上植物旺盛的生命力。
華麗的外表之下,其實還隱藏著眾多創新技術細節。
從上到下,一行行的種植槽之間,每行的滴灌系統均安裝在上行種植槽底部,為下行滴灌澆水,避免滴頭堵塞;通過熱熔技術使每個無紡布種植袋內層更密實,提高蓄水保墑效果;種植基質添加火山巖土,保障整袋種植基質不塌縮,利于植物根系舒展……
看過室外綠墻,王珂帶我們走進大樓。來到其中一間檢測室,又一面郁郁蔥蔥的綠墻映入眼簾,高約3米。地上,散布著不少線纜,看得出是在進行相關數據檢測。
這差不多是一座小型氣象站。綠色植物通過吸收二氧化碳、甲醛等氣體,極大地起到了凈化空氣的作用,同時還能夠有效調節室內空氣濕度等。在這間屋子,我們持續精準地檢測、收集這方面的詳細數據。
邁過腳下線纜,記者來到跟前,發現龜背竹的很多根系已從墻上往下穿過密集的植株,一條條伸展到植物墻底部的貯水槽里,就像榕樹的氣生根一樣。不難看出,這些龜背竹在這面墻上已經生長很久了。
記者觀察,墻上的幾株散尾葵已經在開花了。撥開植株,甚至還能發現些許枯葉散落其間。“因為長了三四年,這片墻上的植物差不多已經形成一個小型的植物群落,花開花又謝,已經幾度春秋了,算得上是比較穩定的墻上生態系統。”
在王珂眼里,植物穩定、健康地生長在墻上早已不是問題,問題是如何生長得更美觀,更符合室內裝潢設計流行理念,甚至成為一門室內藝術。
在他的辦公室,有幾面移動植物墻,產品從第一代到第三代都有,無一例外都長得很茂盛。在其中一款植物墻上,記者留意到一個小細節:有一棵鴨腳木長勢尤其旺,植株向外伸展出來一大截,顯得鶴立雞群。
在這里,記者還見到了最新一代產品——綠風墻。通過給植物墻安裝通風對流裝置,強化空氣對流,使植物墻產生的新鮮空氣有效充滿室內。因為有植物和空氣凈化過濾箱對污染物的雙重凈化作用,綠風墻不僅吸附PM2.5等污染物,也吸收甲醛等有害氣體,室內空氣凈化效果極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