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內容由[中國幕墻網]編輯部整理發布:
2016年6月華建集團華東建筑設計研究總院(ECADI)原創中標烏魯木齊國際機場北區航站區工程,該工程包括旅客航站樓、交通中心及停車庫、旅客過夜用房、能源中心等子項,總建筑面積超過90萬平方米。總院設計團隊集中兩年攻堅,科研和設計同步,先后于2016年10月通過方案設計評審,2017年10月通過初步設計預評審,2018年4月提交施工圖成果,2018年7月完成施工圖審圖及最終調整,目前項目已具備開展施工招標的技術條件。
國門樞紐
新疆地處亞歐大陸腹地,周邊與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巴基斯坦、蒙古、印度、阿富汗斯坦八國接壤,在歷史上是古絲綢之路的重要通道,現在是“新亞歐大陸橋”的必經之地,位置十分重要。烏魯木齊新機場將成為國內領先、且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樞紐機場。
新疆印象
新機場的建成將極大地加快烏魯木齊與國際航空網絡的對接,提升烏魯木齊的國際區域樞紐地位。新機場作為新絲綢之路的重要節點,國家一帶一路的門戶機場,不僅僅是一座功能主義的交通建筑,而且是新疆獨特文化的未來延續。
絲路天山
巍巍天山下,漢唐風韻,西域文化在此碰撞交融。我們的造型設計尊重當地文脈。航站樓以“絲路天山”為母題,建筑師從大漠、雪山等地域景觀中提取元素。屋面的三個起伏隱喻“天山”,形成了連綿起伏的壯麗景象,給旅客帶來戲劇化的出行體驗。
“天山”母題
屋面和天窗的曲線形成絲帶飄動般的起伏效果,豐富了空間層次,使整體造型兼有天山的巍峨大氣和絲綢的柔美飄逸,很好詮釋了烏魯木齊機場作為一帶一路樞紐節點的國門形象。
出發大廳的靈動效果
5.5米標高到達層平面圖
13.3米標高出發層平面圖
創意空間
1) 功能和造型的統一
設計造型強化特征空間, 體現門戶機場恢弘氣勢的同時,帶來引導性和標志性。
形態和空間的統一
車道邊設計語言遞進統一,富有韻律感。交通中心—車道邊雨棚—主樓形成層層遞進的場空間序列,氣勢恢弘,給旅客帶來難忘的出行體驗。
層層遞進的進場空間
交通中心、車道邊雨棚、主樓層層遞進
2) 形象性與經濟性的統一
陸側造型宏偉大氣,體現國家門戶機場的氣質。
陸側效果
空側平直簡約,體現現代空港建筑的集約、高效和引導性。
空側效果
3) 數學控制,模數統一
精確的數學控制,設計由等邊三角形組成的網格精確控制。屋面、幕墻、吊頂、天窗、結構均有很好的對位關系,在統一的模數中。
模數控制
4) 綠色節能,建筑與自然的統一
設計充分考慮當地氣候地域特征。綠色技術體現在:天窗、遮陽、立面窗墻比的設計中,新機場是為烏魯木齊量身定做的綠色建筑。
綠色航站樓
航站樓幕墻光環境分析
航站樓天窗光環境分析
烏魯木齊當地氣候多風多雪,航站樓主樓的設計采用側窗形式。在出發層,側向天窗將柔和的光導入室內、將熱擋在室外。結合可開啟的屋頂側窗,上下貫穿的中庭能夠有效地起到拔風作用。樓內結合本土植物打造綠色生態景觀,有效改善了室內微氣候,同時,車庫頂部結合覆土式景觀,為車道邊繁忙的交通環境提供了“綠肺”。
航站樓天窗通風分析
如今的烏魯木齊,已經成為一座中西文化交融,歷史與現代兼蓄的現代化都市。烏魯木齊機場作為連接亞歐、面向中西亞的國際航空樞紐,是新絲綢之路上的重要節點,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的重要門戶,“絲路天山”的造型擁有特別寓意,代表國門形象。烏魯木齊機場北航站區的建設將成為這座城市和新疆地區經濟發展的新引擎。
賓至如歸的烏魯木齊機場
項目名稱:烏魯木齊國際機場北航站區工程
建設單位:烏魯木齊臨空開發建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
建設地點:烏魯木齊地窩堡
建筑類型:交通樞紐
設計 /預計建成: 2016-2018年/ 2022年
總建筑面積:90萬平方米
建筑高度 /層數:36米(平均高度)/3
設計單位:華建集團華東建筑設計研究總院
合作單位:
航站區咨詢: HaskoningDHV Nederland BV 荷蘭機場咨詢公司(NACO)商業顧問: 戴德梁行房地產咨詢(上海)有限公司
幕墻顧問: 華納工程(北京)有限公司等
項目團隊:
設計總負責人:郭建祥
子項負責人:張宏波、向上、申世明
主要建筑師:郜爽、楊學魯、李岳、李正江、喬力、高揚、任健民
主要結構工程師:周健、張耀康、蔣本衛、楊笑天
主要機電工程師:陸燕、王韋卿、吳孟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