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玻璃器有著三千年的歷史,形成了熱鑄和冷雕相結合的鮮明民族特色,在世界玻璃史上占有一席之地。河南等地出土過西周時期的白色穿孔玻璃珠,湖南楚墓出土的玻璃壁有淺綠、乳白、目黃、深綠等多種顏色,宋徽宗時期宮中擺設已有透明的玻璃。但古時的玻璃只為宮廷所用,民間出現得極少。
臺州的玻璃雕刻起源自清代末年,于天臺、海門等地流傳,在全國工藝美術中獨樹一幟,極具地方風貌,從而使臺州成為我國玻璃雕刻的原產地。
“玻璃雕刻”是既古老又現代的傳統工藝、是最大限度對薄薄的、有限的層面進行無限創意的藝術加工。在堅硬的材料表面上隨心所欲地進行雕刻,玻璃在雕刻中以刀法的變化來豐富層次,用透明、不透明以及半透明來表現不同的肌理,最大可能地發揮玻璃材料對于光的反應,使刻面產生不同的反射、折射、漫射、散射等效應,從而使玻雕作品達到晶瑩剔透的效果。在受光反射的同時,環境的色彩也會反映到作品上,產生光怪陸離、流光溢彩的現象,無色的玻璃此時變得色彩繽紛,極具光學美、材質美。
工藝美術十分注重材料的選擇,我國很多傳統工藝都與材料密切相關。雞血石、青田石,都由于原材料的減少受到了一定的限制。而人工制造的玻璃應用范圍越來越廣,制造的品質也越來越好,為行業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玻璃藝術有雕和塑之分,其中澆鑄、熱熔、壓層等是熱加工的方式,屬于塑的范疇。
“光是玻璃雕刻的靈魂,雙面欣賞是其獨一無二的品性”,玻雕藝術能將二維轉化為三維,將平面的內涵轉化為立體視覺的感受,是一門營造透明空間的藝術。
回答時間:2012-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