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詞條平板玻璃
補充:0 瀏覽:47830 發(fā)布時間:2011-11-29
平板玻璃也稱白片玻璃或凈片玻璃。 其化學成分一般屬于鈉鈣硅酸鹽玻璃,組成范圍是:SiO270~73%(重量,下同);Al2O30~3%;CaO6~12%;MgO0~4%;Na2O+K2O12~16%。它具有透光、透明、保溫、隔聲,耐磨、耐氣候變化等性能。平板玻璃主要物理性能指標:折射率約1.52;透光度85%以上(厚2毫米的玻璃,有色和帶涂層者除外);軟化溫度650~700°C;熱導率0.81~0.93瓦/(米·開);膨脹系數(shù)9~10×10-6/開;比重約2.5;抗彎強度16~60兆帕。
按厚度可分為薄玻璃、厚玻璃、特厚玻璃;按表面狀態(tài)可分為普通平板玻璃、壓花玻璃、磨光玻璃、浮法玻璃等。平板玻璃還可以通過著色、表面處理、復合等工藝制成具有不同色彩和各種特殊性能的制品,如吸熱玻璃、熱反射玻璃、選擇吸收玻璃、中空玻璃、鋼化玻璃、夾層玻璃、夾絲網(wǎng)玻璃、顏色玻璃等(見新型建筑玻璃、安全玻璃)。 普通平板玻璃 即窗玻璃,一般指用有槽垂直引上、平拉、無槽垂直引上及旭法等工藝生產(chǎn)的平板玻璃。根據(jù)國家標準<<平板玻璃>>(GB11614-2009)的規(guī)定,凈片玻璃按其公稱厚度,可分上及旭法等工藝生產(chǎn)的平板玻璃。根據(jù)國家標準<<平板玻璃>>(GB11614-2009)的規(guī)定,凈片玻璃按其公稱厚度,可分未2、3、5、6、8、10、12、15、19、22、25毫米共十二種規(guī)格。用于一般建筑、廠房、倉庫等,也可用它加工成毛玻璃、彩色釉面玻璃等,厚度在5毫米以上的可以作為生產(chǎn)磨光玻璃的毛坯。 傳統(tǒng)成型方法 平板玻璃的主要成型方法有手工成型和機械成型兩種。 手工成型 主要有吹泡法、冕法、吹筒法等。這些方法由于生產(chǎn)效率低,玻璃表面質(zhì)量差,已逐步被淘汰,只有在生產(chǎn)藝術(shù)玻璃時采用。 機械成型 主要有壓延、有槽垂直引上、對輥(也稱旭法)、無槽垂直引上、平拉和浮法等。 壓延法是將熔窯中的玻璃液經(jīng)壓延輥輥壓成型、退火而制成,主要用于制造夾絲(網(wǎng))玻璃和壓花玻璃。 有槽 垂直引上法、對輥法、無槽垂直引上法等工藝基本相似,是使玻璃液分別通過槽子磚或輥子、或采用引磚固定板根,靠引上機的石棉輥子將玻璃帶向上拉引,經(jīng)退火、冷卻、連續(xù)地生產(chǎn)平板玻璃。平拉法是將玻璃垂直引上后,借助轉(zhuǎn)向輥使玻璃帶轉(zhuǎn)為水平方向。這些方法在70年代以前是通用的平板玻璃生產(chǎn)工藝。 新式成型方法 浮法是將玻璃液漂浮在金屬液面上制得平板玻璃的一種新方法,是英國皮爾金頓公司于1959年研究成功的新工藝。它是將玻璃液從池窯連續(xù)地流入并漂浮在有還原性氣體保護的金屬錫液面上,依靠玻璃的表面張力、重力及機械拉引力的綜合作用,拉制成不同厚度的玻璃帶,經(jīng)退火、冷卻而制成平板玻璃(也稱浮法玻璃)。由于這種玻璃在成型時,上表面在自由空間形成火拋表面,下表面與焙融的錫液接觸,因而表面平滑,厚度均勻,不產(chǎn)生光畸變,其質(zhì)量不亞于磨光玻璃。這種生產(chǎn)方法具有成型操作簡易、質(zhì)量優(yōu)良、產(chǎn)量高、易于實現(xiàn)自動化等優(yōu)點,80年代已被廣泛采用。如果在錫槽內(nèi)高溫玻璃帶表面上,設置銅鉛等合金作陽極,以錫液作陰極,通以直流電后,可使銅等金屬離子遷移到玻璃上表面而著色,稱作“電浮法”。也可以在錫槽出口與退火窯中間,設熱噴涂裝置而直接生產(chǎn)表面著色的顏色玻璃、熱反射玻璃等。 用途 不同厚度地平板玻璃其用途也有所差異: (1)3-4mm玻璃。 在稱呼玻璃的厚度時,毫米(mm)俗稱為“厘”。我們平時所說的3厘玻璃,就是指厚度3mm的下班。這種規(guī)格的下班主要用于畫框表面。 (2)5-6mm玻璃。主要用于外墻窗戶、門扇等小面積透光造型中。 (3)7-9mm玻璃。主要用于室內(nèi)屏風等較大面積但又有框架保護的造型之中。 (4)9-10mm玻璃?捎糜谑覂(nèi)大面積隔斷、欄桿等裝修項目。 (5)11-12mm玻璃?捎糜诘貜椈刹AчT和一些活動和人流較大的隔斷之中的應用 。 (6)15mm以上下班。一般市面上銷售較少,往往需要訂貨,主要用于較大面積的地彈簧玻璃門外墻整塊玻璃墻面。 其他補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