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精彩詞條固溶體
補充:0 瀏覽:8806 發布時間:2012-11-15
固溶體指的是礦物一定結晶構造位置上離子的互相置換,而不改變整個晶體的結構及對稱性等。但微觀結構上如結點的形狀、大小可能隨成分的變化而改變。如自然界輝石就是一個多種成分的固溶體。 自然界礦物 中廣泛存在的離子或離子團之間的置換的化學現象,過程稱為類質同像或固溶體。類質同像是礦物結晶時,其晶體結構中一種位置被兩種或兩種以上的不同元素(或基團)而形成混晶的現象,而固溶體是反映形成這種混晶的礦物結構。 固溶體分為三種:替代式固溶體、填隙式固溶體和缺位式固溶。
固溶體的分類 按溶質原子在晶格中的位置不同可分為置換固溶體和間隙固溶體。 1、置換固溶體:溶質原子占據溶劑晶格中的結點位置而形成的固溶體稱置換固溶體。當溶劑和溶質原子直徑相差不大,一般在15%以內時,易于形成置換固溶體。銅鎳二元合金即形成置換固溶體,鎳原子可在銅晶格的任意位置替代銅原子。 2、間隙固溶體:溶質原子分布于溶劑晶格間隙而形成的固溶體稱間隙固溶體。間隙固溶體的溶劑是直徑較大的過渡族金屬,而溶質是直徑很小的碳、氫等非金屬元素。其形成條件是溶質原子與溶劑原子直徑之比必須小于0.59。如鐵碳合金中,鐵和碳所形成的固溶體――鐵素體和奧氏體,皆為間隙固溶體。 按固溶度來分類:可分為有限固溶體和無限固溶體。無限固溶體只可能是置換固溶體。 按溶質原子與溶劑原子的相對分布來分;可分為無序固溶體和有序固溶體。 在討論固溶體的概念時,認為溶質質點(原子、離子)在溶劑晶體結構中的分布是任意的、無規則的,這便是無序固溶體的概念。例如,晶胞參數的測定,實際上是一個平均值;密度的測定也是統計的結果。固溶體中溶質質點無規則分布的概念,和實驗結果基本一致。 有些固溶體中溶質質點的分布是有序的,即溶質質點在結構中按一定規律排列,形成所謂“有序固溶體”。例如,Au-Cu固溶體,Au和Cu都是面心立方格子,它們之間可以形成連續置換固溶體。在一般情況下,Au和Cu原子是無規則的分布在面心立方格子的結點上,這便是一般認為的固溶體(圖5-47(a))。但是,如果這個固溶體的組成為AuCu3和AuCu時,并且在適當的溫度下進行較長時間退火,則固溶體的結構可轉變為“有序結構”。這表現為AuCu3組成中,所有的Au原子占有面心立方格子的頂角位置,而Cu原子則占有面心立方格子的面心位置(圖5-47(b))。因而,從單位晶胞來看組成應為AuCu3。同理,如果Au原子和Cu原子分層相間分布(圖5-47(c)),也形成“有序結構”,其相應的組成應為AuCu。這種有序結構稱為超結構。它除了和組成有關外,還和晶體形成時的溫度、壓力條件有關。 固溶體的性能 當溶質元素含量很少時,固溶體性能與溶劑金屬性能基本相同。但隨溶質元素含量的增多,會使金屬的強度和硬度升高,而塑性和韌性有所下降,這種現象稱為固溶強化。置換固溶體和間隙固溶體都會產生固溶強化現象。 適當控制溶質含量,可明顯提高強度和硬度,同時仍能保證足夠高的塑性和韌性,所以說固溶體一般具有較好的綜合力學性能。因此要求有綜合力學性能的結構材料,幾乎都以固溶體作為基本相。這就是固溶強化成為一種重要強化方法,在工業生產中得以廣泛應用的原因。 其他補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