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精彩詞條壓花
補充:0 瀏覽:13443 發布時間:2012-12-13
利用壓花機上具有一定紋路的平板或花輥在皮革表面壓出凹凸花紋或壓出動物皮的表面粒紋以掩蓋其本來紋路的操作。
壓花源于英文的pressed flower,直接翻譯“壓花”。將植物材料包括根、莖、葉、花、果、樹皮等經脫水、保色、壓制和干燥處理而成平面花材,經過巧妙構思,制作成一幅幅精美的裝飾畫、卡片和生活日用品等植物制品,融合植物學與環保學于一體的藝術。 解釋一 壓花(crushing)是指利用壓力的作用在復合材料表面形成某種特殊的花紋。壓花也是許多宮廷貴富人所喜愛的,自然界里許多野生或人工栽培的植物都有著非常美麗的花和葉,人們多想永遠留住它們那楚楚動人的風姿,而壓花藝術正可以幫助你實現這個愿望。 解釋二 壓花(Pressed Flower)是將植物材料包括根、莖、葉、花、果、樹皮等經脫水、保色、壓制和干燥處理而成平面花材的過程。 壓花藝術(Pressed Flower Art)就是利用物理和化學方法,將植物材料包括根、莖、葉、花、果、樹皮等經脫水、保色、壓制和干燥處理而成平面花材,經過巧妙構思,制作成一幅幅精美的裝飾畫、卡片和生活日用品等植物制品的一門藝術。壓花藝術就是運用壓制好的花材為創作藝術的基本材料。就好像水彩,油料對水彩畫和油畫一樣。 它是把植物科學和藝術二者相結合的產物。 解釋三 壓花(embossing of leather)采用刻有不同花紋的鋼板或輥子,在革面壓出花紋或模擬某些動物皮粒面的圖紋,以掩蓋革原來的粒面缺陷,改善外觀及進行美化,提高使用價值。有板式和輥式之分。板式壓花機形式同板式熨平機,包括一塊刻有花紋的加熱上板和一塊包毛氈的下板。通過上下兩板接觸的熨壓作用使置于其間的革面壓出花紋。該設備由一刻有花紋的加熱輥和一下壓輥組成,皮革在轉動著的兩輥間通過時即被壓出花紋。 壓花藝術的起源 壓花源于英文的pressed flower。正確的翻譯本應為“壓花”。目前日本是壓花藝術非常成熟的國家,在日文中,壓花的寫法為“押し花”,于是在商品和技術的引進時被很多國人翻譯為“押花”。一般來說這在中文中是不合語言習慣的,因為中文中的“押”更多的含義是抵押,“押花”本另有所指。 但時至今日,“押花”卻反客為主,成了國內大部分廠家的泛用稱呼。但因壓花藝術在中國還未風行和展開,還有很多余地和待定的成分。國內壓花的專業人士也在倡導“壓花”的使用。以及呼吁本土化壓花藝術的出現。 壓花藝術的發展 壓花來源于“植物標本”。 最早的植物標本是從埃及公元前305年的墳墓中出土的,距今大概2300年左右,現在存放在英國皇家植物園。1500年代意大利人開始有系統地整理,呈現藝術的風格,并且編輯成書。意大利的Luca Ghini(1500-1566)是公認最早制作系統的植物標本并將其編輯成書的人。可惜他編寫的植物標本書籍目前只有散頁,存放在意大利Florence的博物館里。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最古老的植物標本書籍叫Petrus Cadé Herbarium 1566,目前存放在荷蘭國家植物博物館里。 至于植物標本何時發展成為壓花藝術,已經不可考證。植物標本可以查證到公元前305年的埃及。 19世紀后半葉,到英國維多利亞女皇時代,壓花藝術到達一個新的高潮。壓花非常盛行,和插花藝術一樣,壓花成為宮廷貴婦人自娛自樂的上流社會活動。女皇自己就是壓花藝術家。 女皇自己本身就是一個壓花高手,在王子洗禮的時候,女皇把壓花貼在所有的請帖上。當女皇痛失皇夫的時候,女皇親自壓了所有棺上的花。壓花藝術成為宮廷貴婦人的嗜好,而且非常普及。她們互相介紹奇異花草,切磋壓花技藝,展示自己的作品,在豪華的宮廷,壓花畫用精美的鏡框包裝起來,成為必有的室內裝飾畫。 美國費城出生的摩洛哥皇后Grace Kelly在她家鄉學會了壓花藝術。據說Grace愛花成癖,尤其喜歡壓花畫,她還親自組建花園俱樂部,進行各種形式的花藝活動。至今,還遺留著她的許多美麗的壓花作品。她也擔任過費城壓花比賽的評委。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后,日本人開始研究壓花,并且將其發展成和插花一樣有地位的國家級藝術。 80年代,一批臺灣的藝術家在日本學習壓花藝術后,回臺灣發展,并推廣壓花教學,1987年成立臺北市壓花藝術推廣協會后,更是蓬勃發展。并且從90年代開始在廣東、云南發展壓花農場。 在香港和臺灣,很多花藝學校、花藝教室都開設壓花藝術課,學生來自各個行業,都是為了在業余時間學習一門賞心悅目的技藝課,提高品位,提高動手制作的能力,美化生活,修身養性。在婦女才藝界盛行不已。 在中國,用壓花制作工藝品,恐怕也就是清朝才開始的。傳聞在清朝,印度的高僧進京朝見大清皇帝,隨行帶了兩株佛教的圣樹—菩提樹,敬獻給誠心信佛的皇上,并種在紫禁城內,枝繁葉茂,這兩棵樹生長得很強壯。深秋,有人將已枯黃的葉子用壓平干燥以后,將中心部分褪色,漂成米黃色,宮中的畫匠高手們在上面精心繪制佛祖的神像,就象畫在紙上一樣,色彩鮮艷,精細逼真。這些菩提葉畫作為宮中高檔皇家禮品,賜給有功之臣、各國使節及眾僧侶。這大概就是壓花藝術的另一種形式,也是我國早期的壓花作品吧。 今天,在許多朝圣的地方,大多數都會看到有菩提樹以及用菩提葉脈制作的卡片、書簽等工藝品出售,如廣州的六榕寺、廣東韶關的丹霞山、廈門的菩佗寺等。 20世紀80年代,用楓葉、野花等材料制成的賀卡和書簽等在國內市場上非常流行。由于教學和科研單位相繼對壓花保色和壓花藝術進行了科學研究,目前我國的壓花技術和壓花畫制作工藝有了較大的發展,制作的壓花藝術作品也達到了出口的水平。 1997年,華南農業大學在全國率先開設公共選修課程—--壓花藝術,受到各年級各專業大學生的歡迎,每學期都開設此課程,仍然不能滿足學生們的需求。中國農業大學、天津農學院等學校開設的“花卉藝術”選修課,也將壓花藝術作為其中的一部分內容。 目前世界上有很多各種壓花藝術比賽,每年3月在美國費城舉辦的大型花卉展中的壓花比賽是集合最多國家的參賽者,也是最具國際代表性的。2000年5月我國深圳舉辦了首屆國際插花花藝博覽會,在此次博覽會上我國把壓花列為單獨項目參賽。但是直到今天,第六屆中國花卉博覽會還是把干花和壓花作為一種類型來比賽,可能是國內從事壓花的人不多的緣故。 2005年6月9-12日在美國田納西州舉行的國際壓花協會第一次研討會暨壓花比賽上,陳國菊副教授的作品獲得了全場三種類型(主題分別為:Down home、Bountiful blossom和Wreath)比賽中的二個第一名。其中,作品《牛郎織女》獲得“Down home”類的第一名,作品《花環》獲得Wreath”類比賽第一名。在會議上,陳國菊還作了《人物與動物壓花藝術專題設計》和《華南農大壓花藝術教學的經驗》2個特邀報告,受到一致好評。 創辦于1983的英國的壓花協會是最有歷史的壓花協會,因為活動限制在英國,所以絕大多數會員都是英國人。創辦于1999年12月的世界壓花藝術協會總部設在日本,絕大多數活動也是在日本,所以會員大多數為日本人。架設在國際網絡上的國際壓花協會創辦于2001年7月,由于會員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參加活動,會員來自世界各地,不過因為使用英文為其交流語言,來自亞洲的會員相對來說比較少。 壓花藝術越來越普及,目前,從事壓花藝術的國家有中國、英國、美國、日本、丹麥、烏克蘭、荷蘭、德國、法國、意大利、匈牙利、荷蘭、加拿大等。 壓花小品的簡單制作 壓花作品的制作分為以下幾個步驟,非專業性的制作可以在家中利用簡單道具完成。 采集 采集適合用的花和葉子,水分少,花瓣單薄的植物尤其合適,例如三色堇、香雪球。 壓制 將花或葉子夾于薄紙中,再加上幾層報紙包裹,壓上重物,放在干燥通風處。視植物含水量不同等影響,2~5天即可。亦可夾在書中,不過可能會污染書頁,也難保其完整性和色澤。 拼貼 將壓好的花隨自己的喜好組合成各種圖案和形狀。粘在紙或布上。 裝裱 采用各種方法將其裝裱。 簡單的壓花可以作為生活中的趣味小品,休閑玩樂。也是種植者為自己的花留下紀念的好方法。但是保存的期限不會很久,也容易脫色。 專業的壓花卻不那么隨意了。壓花的歷史悠久,時至今日,已經出現了很多便利的工具和系統。 專業的微波壓花器可以在幾分鐘內烘干花朵。現在不僅像玫瑰這樣花瓣繁復的花朵,連果類的壓制都成了可能。 專業的壓制可以更好的保留花朵的完整性和顏色。 世界各國也都有壓制好的花朵成品出售,可以讓任何人都能感受拼制壓花藝術的樂趣 裝裱的技術,也可以使壓花作品的保質期大大增加。 其他補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