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精彩詞條玻纖增強
補充:0 瀏覽:9330 發布時間:2013-1-7
隨著工業生產不斷的發展及需要,塑料改性產品在塑料工業中占有越來越重要的地位。塑料改性中物理填充玻纖增強材料有較高的拉伸強度、尺寸穩定性、耐熱性及較好的電性能。因此,尼龍玻纖增強、聚酯、聚碳、ABS、AS、PP PPS PBT PPA等玻纖增強材料近年來得到很大發展。玻纖增強材料的弊病即玻纖外露及制品表面毛糙、機械加工設備磨損嚴重。
干燥處理:如果儲存適當則不需要干燥處理。預干燥溫度在80℃左右。 熔化溫度:220~275C,注意不要超過275C。 模具溫度:40~80C,建議使用50C。結晶程度主要由模具溫度決定。[1] 注塑溫度: 180-200℃之間, 注射壓力:注塑壓力在68.6-137.2MPa,可大到1800bar。 注射速度:通常,使用高速注塑可以使內部壓力減小到最小。如果制品表面出現了缺陷,那么應使用較高溫度下的低速注塑。 流道和澆口:對于冷流道,典型的流道直徑范圍是4~7mm。建議使用通體為圓形的注入口和流道。所有類型的澆口都可以使用。典型的澆口直徑范圍是1~1.5mm,但也可以使用小到0.7mm的澆口。對于邊緣澆口,最小的澆口深度應為壁厚的一半;最小的澆口寬度應至少為壁厚的兩倍。PP材料完全可以使用熱流道系統。 模具溫度50-90℃,對于尺寸要求較高的用高模溫。型芯溫度比型腔溫度低5℃以上,流道直徑4—7mm,針形澆口長度1—1.5mm,直徑可小至 0.7mm。邊形澆口長度越短越好,約為0.7mm,深度為壁厚的一半,寬度為壁厚的兩倍,并隨模腔內的熔流長度逐步增加。模具必須有良好的排氣性,排氣孔深O.025mm-O.038m,厚1.5mm,要避免收縮痕,就要用大而圓的注口及圓形流道,加強筋的厚度要小(例如是壁厚的50-60%)。均聚 PP制造的產品,厚度不能超過3mm,否則會有氣泡(厚壁制品只能用共聚PP)。 其他補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