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敦是一個偉大的城市,它深厚、包容、充滿活力。歷史的豐厚和經濟的繁榮賦予倫敦獨特的氣質,和音樂劇一樣,倫敦的建筑藝術也是它歷史藝術傳奇中的重要部分,標志著倫敦階段性輝煌的建筑更是經典。它彰顯著城市的發展進步歷程,是整個城市的標志和驕傲。盡管古典風格的西敏教堂,時尚簡練的倫敦眼都堪稱倫敦的驕傲。
21世紀,瑞士再保險總部大廈使人們沉浸在經濟崛起、新風格新技術帶來的喜悅中,但也有一些人開始冷靜的反思,倫敦到底需要什么?瑞士再保險總部大廈就是一個典型的代表。
這棟大廈由英國建筑師Norman Foster設計,總高180米,是倫敦第一棟自然通風的高層辦公建筑,功能也包含底部的商場和頂層的觀景餐廳。圓形的建筑隨著高度的增加逐漸縮小,覆蓋以三角形為基本單元的
玻璃表皮。每層
平面布置有6個三角形的共享空間,但是層層的位置都不同,總體呈螺旋上升的趨勢。玻璃有兩種顏色,淺色的玻璃為
固定扇,深色的部
分包含可開啟的
上懸窗并與共享空間的位置相對應。圓形的表面上每一寸的
風壓都不同,結合可開啟的玻璃
窗,通過風壓來自然促進氣流的流動。玻璃表皮的結構形式為雙層呼吸
幕墻,三層為一個控制單元。它巧妙的運用表面風壓、開口位置以及內部獨特旋轉式共享空間的相互作用來實現空氣與建筑的舞蹈。
雙層幕墻的具體構造、尺寸、通風方式都經過環境顧問嚴格的研究計算,室內溫度分布與
遮陽系統也通過模擬技術來預測優化,以保證建筑的智能化不是體現在高科技產品的運用上,而是著重建筑與自然的對話,對傳統的單一的建筑設計方式進行質疑,認為建筑是科學的體系,是建筑藝術與技術的結合,是自然、生態與人的和諧對話。
瑞士再保險總部大廈不是倫敦最高的建筑,但它是獨特的。獨特的不僅是外形,增加了泰晤士河的秀美,還有它的理念--自然觀與環保概念。它的能耗只相當于同類產品的一半,在內工作的人們享受著足夠的新鮮空氣和泰晤士河的視覺盛宴。這棟大廈被公認為是未來設計的典范,成為倫敦21世紀理所當然的新地標。2005年,它獲得了英國皇家建筑學院頒發的代表英國建筑界最高榮譽斯特林大獎(Stirling Prize)。
世界在發展,任何一個城市隨著經濟的發展進步、意識形態的轉變,
標志性建筑也必然發生變化。倫敦以每十年為一個單位,進行著自然的蛻變和進化,從工業發展,經濟振興到今天的可持續追求,它走過的路是一面鏡子,我們從中可以看到自己并決定明天我們的新地標在哪里。
與【】相關熱點資訊:
【了解更多 “” 相關信息請訪問
幕墻專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