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加快推進科技進步,大力發展節能省地型建筑;在建筑施工和使用全過程中,高效率地利用能源資源,更好地保護生態環境,努力為人們提供健康、舒適、安全的居住工作環境”!跋M袊慕ㄖ䦷熍c世界各國同行加強交流與合作,共同推動人類建筑向智能便捷、節能生態、綠色環保的方向闊步前進”。這是國務院副總理曾培炎為3月28日在北京召開的“首屆國際智能與綠色
建筑技術研討會暨首屆國際智能與
綠色建筑技術與產品
展覽會”開幕式發來的賀電中指出的。
建設部、科技部、信息產業部和一些國外的政府及機構代表等出席了此次大會并講話。建設部部長汪光燾就如何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抓好節能省地型住宅和
公共建筑工作,做了以“共同應對能源資源環境問題”為主題的報告。
十九世紀特別是二十世紀,人類逐漸感受到了自然資源遲早會枯竭,愈來愈嚴重的污染早晚會危及人類生存,石油危機、酸雨污染、環境公害、臭氧層空洞、土地沙化、自然資源枯竭等種種嚴酷的事實,已經威脅到人類自身的生存與未來發展。人類開始對傳統發展模式進行深刻反思,并積極尋找一種人與自然和諧共處、永續發展的新思路!翱沙掷m發展”的理念由此產生,并逐漸成為人類社會共同的發展戰略。
貫徹可持續發展戰略,必須對人類居住、工作、活動必不可少的建筑予以高度的重視,并采取切實有效的行動。據統計,人類從自然界所獲得的50%以上的物質原料,是用來建造各類建筑及其附屬設施的,這些建筑在建造和使用過程中,又消耗了全球50%的能量;在環境總體污染中,與建筑有關的空氣污染、
光污染、
電磁污染等就占了34%;建筑垃圾則占人類活動產生垃圾總量的40%;在發展中國家,劇增的建筑量使侵占土地、破壞生態資源等現象日益嚴重。事實表明,全球建筑界發展綠色建筑是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
綠色建筑是指為人們提供健康、舒適、安全的居住、工作和活動的空間,同時在建筑的整個生命周期(物料生產、建筑規劃、設計、施工、運營維護及拆除過程)中實現高效率地利用資源(能源、土地、水資源、材料),最低限度地影響環境的建筑物。綠色建筑也可稱之為生態建筑,可持續建筑。
目前,我國綠色建筑的發展目標是,按照中央大力發展節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的要求,以
建筑節能為突破口,通過全面推廣智能與綠色建筑工作,爭取到2020年,大部分既有建筑實現節能改造,新建建筑完全實現建筑節能65%的總目標,大城市和東部經濟發達地區要爭取實現更高的節能水平;基本實現新增建筑占地與整體節約用地的動態平衡;實現建筑建造和使用過程中節水率在現有基礎上提高30%以上;新建建筑對不可再生資源的總消耗比現在下降30%以上。到2020年,我國建筑的資源節約水平接近或達到現階段中等發達國家水平,節能、節地、節水、節材和環境保護的經濟與社會效益顯著,轉變建設事業增長方式的成效突出。
“ 國際智能與綠色建筑技術與產品展覽會”吸引了10多個國家的120多個國際組織、跨國公司、研究機構、設計院所、生產廠家展示智能與綠色建筑領域的最新技術與產品。會議旨在為世界最大的中國建筑市場,構建一個高質量、高水平的國際交流平臺,加快推進我國智能與綠色建筑技術發展,進一步提升國際智能與綠色建筑的整體水平,進而為我國和世界的可持續發展做出貢獻。
與【】相關熱點資訊:
【了解更多 “” 相關信息請訪問
節能專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