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來,我國節能工作受追求經濟高速增長的局面影響,能源效率明顯逆轉,節能處在既無壓力,又缺動力的狀況下,面臨嚴峻局面。”中國能源研究會秘書長鮑云樵22日在此間舉行的中國科協2005年學術年會上直言我國節能工作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相關建議。
鮑云樵分析了我國節能工作不盡如人意的原因:首先,對節能缺乏足夠認識,當能源緊張時,開始呼喚節能,當能源富裕時,就會淡忘節能,沒有真正把節能放在優先地位,也沒有形成促進節能的激勵機制;其次,計劃經濟時代激勵和促進節能的手段已經不再實行,行政推進節能的作用失靈,但經濟杠桿推動節能的機制還未推廣;第三,公眾對建設節約型小康社會沒有足夠的認識,汽車追求大排量、賓館空調調到16-18攝氏度、街燈長明等狀況普遍存在;此外,國家盡管已制訂節約能源法,現在也做了中長期規劃,但因為缺乏完整、有效的監督體系,節能工作實施困難。
“節能工作一要有壓力,二要有動力。” 鮑云樵認為,盡管節約能源法已經出臺多年,但節能機構不健全,在市場經濟大潮沖擊下,浪費不處罰,節約不獎勵,節能成為一句美好的“空話”。他建議,節約能源法要更加細化,要加大節能標識實施力度,讓各行各業都感受到節能的壓力;政府機構要設立節能指標和考核制度,首先從自身做起;要起用市場經濟杠桿激勵節能,對節能服務體制要鼓勵,給予政策上的優惠;國家對節能產品應加強研發力度,定期淘汰舊的能耗不合格的產品,推廣新的節能產品。
鮑云樵還特別強調,對量大面廣的
節能技術和產品,國家要花大力氣去推廣。比如,我國90%的建筑物是費能的,而且全國
建筑能耗占全國能源消費量的27%,如果精心地在
建筑節能上做文章,可大幅度減少能源消費。
鮑云樵還建議要廣泛、持久地開展全民節能宣傳教育,開展節能培訓和經驗交流,提高全民的資源和環境憂患意識和節能觀。
與【】相關熱點資訊:
【了解更多 “” 相關信息請訪問
幕墻專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