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試驗結果與討論
(一)中空玻璃試驗結果與討論
從表(二)、表(三)對照比較可知,在外道中空玻璃密封膠上點式涂布玻璃膠后,中空玻璃內、外道丁基/硅酮中空玻璃密封膠在色澤、狀態、常溫下的氣味、彈性、揮發分、斷面及火焰燃燒性質上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而未涂敷玻璃膠的中空玻璃則其內、外道丁基/硅酮中空玻璃密封膠性質均未發生明顯的變化。
從而可證明中空玻璃上的內、外道丁基/硅酮中空玻璃密封膠性質發生變化是由于外道硅酮密封膠上點式涂布玻璃膠后所造成的。下面通過圖解以進一步直觀地說明丁基膠產生溶解的原因。
(圖解一):2005年3月30日制作的只涂內道丁基中空玻璃密封膠的作為空白對照試驗的“中空玻璃”,室溫放置10天,丁基膠密封線邊緣光滑成直線,未出現丁基膠溶解現象。說明玻璃原片、3A分子篩、鋁間隔框、塑料插角不能致使丁基膠產生溶解現象。
(圖解二):2005年3月30日制作的僅A面涂玻璃膠與硅酮中空玻璃密封膠直接接觸的中空玻璃。其室溫放置第三天便出現丁基膠溶解并向中空玻璃間隔層內遷移,室溫放置10天,中空玻璃間隔層內鋁間隔條與丁基膠接合處的邊緣出現明顯的半橢圓球或不規則鋸齒狀,如圖A面,而其余三面未施涂玻璃膠處,丁基膠均未出現溶解現象,丁基膠密封線邊緣仍成光滑直線。說明外道中空玻璃密封膠不是致使丁基膠出現溶解的原因,而是因為間接接觸的玻璃膠所含的礦物油逐漸通過外道硅酮中空玻璃密封膠遷移至丁基膠,溶解了丁基膠的基料而產生溶解現象。
(圖解三):2005年3月30日制作的四周邊均施涂3mm厚的玻璃膠與硅酮中空玻璃密封膠直接接觸的中空玻璃,待玻璃膠基本固化后,將中空玻璃立式放置,A面在下,B面在上。中空玻璃室溫放置10天,在受力的A、B面出現明顯的丁基膠溶解且向中空玻璃間隔層內遷移成半橢圓球或不規則的鋸齒狀,而不受力的C、D面丁基膠溶解內遷移現象不明顯。說明玻璃膠內含的礦物油遷移速度受外力影響較大。
(圖解四):2005年3月30日制作的在外道硅酮中空玻璃密封膠上點式涂布玻璃膠的中空玻璃,室溫放置10天,在涂玻璃膠對應的丁基膠處,丁基膠均出現溶解并向中空玻璃間隔層內遷移成半橢圓球的形狀。說明丁基膠溶解的真正罪魁禍首在于玻璃膠。
(一)中空玻璃試驗結果與討論
從表(二)、表(三)對照比較可知,在外道中空玻璃密封膠上點式涂布玻璃膠后,中空玻璃內、外道丁基/硅酮中空玻璃密封膠在色澤、狀態、常溫下的氣味、彈性、揮發分、斷面及火焰燃燒性質上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而未涂敷玻璃膠的中空玻璃則其內、外道丁基/硅酮中空玻璃密封膠性質均未發生明顯的變化。
從而可證明中空玻璃上的內、外道丁基/硅酮中空玻璃密封膠性質發生變化是由于外道硅酮密封膠上點式涂布玻璃膠后所造成的。下面通過圖解以進一步直觀地說明丁基膠產生溶解的原因。
(圖解一):2005年3月30日制作的只涂內道丁基中空玻璃密封膠的作為空白對照試驗的“中空玻璃”,室溫放置10天,丁基膠密封線邊緣光滑成直線,未出現丁基膠溶解現象。說明玻璃原片、3A分子篩、鋁間隔框、塑料插角不能致使丁基膠產生溶解現象。
(圖解二):2005年3月30日制作的僅A面涂玻璃膠與硅酮中空玻璃密封膠直接接觸的中空玻璃。其室溫放置第三天便出現丁基膠溶解并向中空玻璃間隔層內遷移,室溫放置10天,中空玻璃間隔層內鋁間隔條與丁基膠接合處的邊緣出現明顯的半橢圓球或不規則鋸齒狀,如圖A面,而其余三面未施涂玻璃膠處,丁基膠均未出現溶解現象,丁基膠密封線邊緣仍成光滑直線。說明外道中空玻璃密封膠不是致使丁基膠出現溶解的原因,而是因為間接接觸的玻璃膠所含的礦物油逐漸通過外道硅酮中空玻璃密封膠遷移至丁基膠,溶解了丁基膠的基料而產生溶解現象。
(圖解三):2005年3月30日制作的四周邊均施涂3mm厚的玻璃膠與硅酮中空玻璃密封膠直接接觸的中空玻璃,待玻璃膠基本固化后,將中空玻璃立式放置,A面在下,B面在上。中空玻璃室溫放置10天,在受力的A、B面出現明顯的丁基膠溶解且向中空玻璃間隔層內遷移成半橢圓球或不規則的鋸齒狀,而不受力的C、D面丁基膠溶解內遷移現象不明顯。說明玻璃膠內含的礦物油遷移速度受外力影響較大。
(圖解四):2005年3月30日制作的在外道硅酮中空玻璃密封膠上點式涂布玻璃膠的中空玻璃,室溫放置10天,在涂玻璃膠對應的丁基膠處,丁基膠均出現溶解并向中空玻璃間隔層內遷移成半橢圓球的形狀。說明丁基膠溶解的真正罪魁禍首在于玻璃膠。
下一篇:十年磨一劍——記杭州之江榮獲“中國名牌” |

相關文章
|
- 論壇熱帖
- 最新產品
- 展會快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