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世界上第一座圓頂透光火車站——上海鐵路南站正式開通運營。就在其流光溢彩的外表引發關注的同時,它在節能、節地等方面所作的嘗試也得到了好評。對此,專家指出,經濟、適用以及重視“四節一環保”是當前建筑設計的必然趨勢和發展潮流。但專家提醒說,在設計中,我們要警惕出現一些浮躁心理,切忌“重形式輕內涵”、盲目追求洋設計和一味地建設“標志性”城市建筑。
記者了解到,上海鐵路南站是世界上第一個圓形火車站,因通體采用
框架玻璃幕墻,遠望整個建筑物猶如琉璃宮殿般璀璨奪目。
對此,清華大學建筑學院教授、國家一級注冊建筑師栗德祥解釋說,上海鐵路南站的設計能夠得到大家的認同,主要是在節能、節材、節水、節地以及環保等方面取得了較好效果。但他同時指出,要警惕當前建筑設計領域存在的一些浮躁心理。
“近年來在各地盛行的歐陸風、拷貝風、模仿風,造成了城市和建筑地方特色的喪失和文化品味的下降,國外建筑師進入中國建筑市場,給我們帶來了新風和啟示,然而創造中國城市和建筑未來的主體還是中國建筑,所以我們必須解決城市和建筑創新的問題。”栗德祥說,一定要克服“重形式輕內涵”的建筑設計思想。
栗德祥告訴記者,國家大劇院、“鳥巢”、央視新大樓等國際建筑大師的設計的確給國人帶來了顛覆性的視覺沖擊,但實際上并不合理,浪費比較驚人。他說,當前這種現象比較普遍,很多建筑在設計時都在“新、奇、怪”上做文章,因此亟待形成“輕形式重內涵”的設計思想。
對于一些地方盲目追求城市變大、變新、變洋,熱衷于建設“標志性”建筑問題,栗德祥尖銳地指出,盲目追求數量,過多過濫的建設“標志性”建筑會讓一個城市失去個性和魅力,最終造成巨大的浪費。他指出,在城市建筑設計和建設過程中,大部分的建筑應該是背景式建筑而不是“標志性”建筑,這樣城市才有秩序和韻律。
與【】相關熱點資訊:
【了解更多 “” 相關信息請訪問
幕墻專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