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提要:中國在海外從西方人眼皮底下搶走越來越多的大型
公共建筑工程合同,因為西方人無法應對中國企業的低廉價格。
人們常指責中國造成種種不安。這次,巴黎在認真看待這種威脅。法國政府將就中國在公共建筑工程領域在法國的經營項目展開調查,這項工作交給一家私人事務所完成,并將在法國
設備部的直接領導下進行。該私人事務所的名字目前仍保密,調查工作將持續6個月。
中國公共建筑工程企業最初在香港學會建造塔樓,2003年在海外實現營業額達45億歐元,即實際相當于法國建筑企業國際營業額的1/3。在中國大陸基礎設施和住房建設的巨大需求的帶動下,中國建筑企業實現了15%至20%的年增長率,明顯高于中國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這些中國企業從中受益,進而向海外全面拓展市場。
亞洲仍是中國的第一天然市場。中國人對東盟寄予厚望,特別是希望在2015年建立一個可以使他們最終控制該地區的共同市場。中國人還以公共建筑工程企業為貿易手段,力求保證他們在原材料、石油、鎳、磷酸鹽等方面的供應安全。
面對常常被西方人遺棄的風險客戶,中國從不退縮。對中國來說,一切機會都是好的。中國政府一方面增加對外貸款和捐助,另一方面大力呼吁亞洲開發銀行和世界銀行等國際機構投資。
中國擁有一件不可抵御的武器,這就是中國勞動力成本和價格。法國企業主工會最近的一項研究指出:“中國的定價不符合工程實際成本。中國企業的優先目標是創造營業額,而非創造利潤。合同的效益還不是企業關注的焦點。當西方公司將最低15%的利潤納入價格時,中國人的報價卻只含很低的利潤,不足以抵償風險和損失。”
中國人帶著他們的班組、活動房和炊具進駐工地,并生活在封閉的圈子里。所有大型國有企業都在中國征召
分包商。一名業內人士稱,“有些中國企業雇用農民或無業游民,因為他們同意每周工作7天,每天工作15至16個小時。”法國設備部國際經濟事務司一位負責人承認,“這是難以抵御的。中國人在這方面不可戰勝,他們的工作方式根本不符合法國思維方式。”
然而,法國萬喜大型建筑工程公司董事長皮埃爾·貝爾熱卻并不感到擔憂。他說:“走出國
門的中國企業還為數不多。沒有幾家能同時提出設計、維修和經營方案。的確,中國企業學得很快。它們善于模仿,但不善于領導一項復雜的計劃,不善于創造。”他還說:“只有價格能作為參考標準的企業最終將會消失。”
中國公司也有弱點。法國承包外國工程的公共工程企業聯合會調研室負責人伊莎貝爾·佩德龍一利烏指出,中國建筑企業培訓差、投資能力有限、背負債務、形象不佳、缺乏創新精神,與競爭對手相比實力較弱。她強調:“在500家全球一流建筑企業中,只有11家是中國企業。”她還說:“500家中國一流企業的研發費用平均不到其營業額的1%,而500家世界一流企業的研發費用則高于5%。”她說:“如今,盡管中國企業的能力在有些領域達到西方企業的水平,但是中國企業尚未控制長期的合同。”
與【】相關熱點資訊:
【了解更多 “” 相關信息請訪問
幕墻專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