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中國企業面臨著的挑戰——品牌戰略 自商品經濟以來經歷了產品經營型、資本經營型和品牌經營型三個階段,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正處在品牌經營型階段,從名牌推進發展到品牌戰略。對于我們中國企業來說面臨著一場嚴峻的挑戰,我們必須樹立起品牌旗幟,振興我國的民族工業。我們現在的“名牌推進”和國際上的品牌戰略有很大的差距,也不完全接軌的。我們的名牌推進和國際上的名牌戰略的評價體系不同。國際上對品牌主要的衡量指標是信息價值和文化價值,質量是它的其中應有之義,是最起碼的指標。我們要盡快從中國名牌推進到國際品牌,在國際高端市場上樹立起中國品牌旗幟,振興中國的民族工業和高端產品。 3.2 什么是品牌? 品牌是指企業及其產品的牌號,包括商標、廠商名稱和服務標志等。商品商標、服務商標是品牌的直接標識,但品牌決不等同于商標。品牌是商品外在質量和內在品質的體現,是企業文化力、學習力、創新力最有說服力的表征。著名的國內、國際大品牌提供給消費者的,是物質的和精神的、技術的和藝術的、傳統文化和現代時尚的價值和享受。具有知名度的大名牌,凝練了企業多年持續創新、科學管理、卓越品質、優良服務和企業文化,是企業獲得市場資源優先分配權的強大武器。 3.3 品牌的定位。 品牌的定位是“戰略、文化、品牌的三位一體” 戰略不是泛泛的戰略,是價值觀、價值場、價值線三位一體戰略; 文化是行政制度、文化管理、經營協作的的三位一體的文化。 品牌是“虛實資源、虛實資產、虛實資本”三位一體的品牌。 3.4 品牌是企業形象。 信息時代的品牌與商品最本質的差別,在于不僅僅具有使用價值和價值,更重要的是具有信息價值,這是最重要的價值。一個杯子衡量它的價值主要是它的信息含量,就是它的品牌,這個杯子不過是它的物質載體而已。今天我們的筆記本電腦不再是看它是哪家生產的,而是看有沒有貼英特爾的標,微軟的標,這個電腦的物質只不過是一個載體而已。品牌是形象的符號,品牌是使用價值和交換價值和符號價值的統一。 3.5 品牌的結構。 品牌結構是由“品、名、牌”的三位一體所組成的。 什么是“品”呢?就是品質標準。 什么是“名”呢?名就是信息價值。 什么是“牌”呢?就是它的營銷和傳播方法和傳播效用。過去我們大部分品牌關注的是它的營銷和廣告。是對品質和牌號的關注,但對“名”的關注研究是不夠的。企業在研究品牌的時候,不僅僅要注重我們的品質、質量,要注意我們的宣傳、包裝、效果,更重要的是研究自己的品牌價值或者叫做信息價值。 3.6 品牌能量 今天在世界各個角落發生的各種事情,都可以瞬間通過互聯網和衛星電視傳遍全世界,無論是企業還是其他組織,甚至于國家、其影響力也是很深遠的。企業不僅僅要有知名度還應該認知度。現在形象價值已經成為一種市場的權力,作為信息和文化載體的形象價值中日益成為市場的統治力量,還有一種無形和有形力量控制消費者和市場。品牌的能量是什么呢?類似于愛因斯坦的能量與質量的轉換公式:品牌的能量等于企業實力乘以傳播速度的平方。
在市場上,直接與用戶、與消費者見面的,是品牌。 在市場上,決定產品優劣、競爭勝負的,是品牌。 品牌價值已經從企業層面擴展到社會層面,延伸到企業的家園——國家。科學沒有國界,科學家有祖國;技術沒有國界,但技術應用有知識產權。在經濟全球化潮流中,技術、產品和服務可以跨越國界流動,但品牌屬于企業、屬于民族、屬于國家。具有國際影響力、滲透力、競爭力的品牌,可以成為國內、國際公眾的認同和向往,品牌的聲譽和誠信轉化為消費者的忠誠;一個具有國際知名度、全球美譽度的品牌,是國家的瑰寶、民族的驕傲,是在競爭中實現利潤最大化的卓越載體。 堅持自主創新打造了白云、之江的“中國名牌”之路,為打造中國民族品牌構建了堅實的基礎。衷心祝愿白云、之江和中國幕墻企業高舉自主創新旗幟,做強、做大、做優自主知識產權產業,從中國名牌推進到國際品牌,創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民族品牌,為把中國建設成為創新型國家做出更大貢獻! 本文僅供參考,不妥之處,敬請指正。
[本文共有 2 頁,當前是第 2 頁] [1] [2]
中國幕墻網幕墻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