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組令人關注的數字:今年1至8月份,包頭市鋼鐵等五大支柱產業累計完成增加值262.9億元,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83.4%,拉動工業生產增長25個百分點。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747.6億元,同比增長29.1%;實現利稅總額63.1億元,增長38.2%。今年1至9月份,全市研究與開發經費支出6.3億元,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實現243億元,約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25%,同比增長40%。
如此驕人的業績,動力源自科技創新。
引智力,實現產學研對接
在高科技產品云集的“2007國際鐵路技術產品
展覽會”上,包鋼展出的“貝氏體道岔鋼軌”出盡風頭,成為中國鐵道部惟一的參展品。“貝氏體鋼軌”雖然每噸比原來貴了1000元,但因其拉
強度比普通鋼軌高25%—30%,大受用戶歡迎,成為鐵道部批量供貨產品,它是包鋼與清華大學合作的結晶。
在包頭,像包鋼與清華大學校企產學研合作的典型例子還有很多。
包頭是一座重工業城市,大型企業多,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幾乎每個企業都遇到了技術急需創新的難題。引進智力、“借船出海”,進行產學研合作,大大加速了企業增強核心競爭力的步伐。
2004年8月,包頭市與清華大學簽訂了全面合作協議,對接成功的項目涉及稀土、鋼鐵、
鋁業、
新材料、電子信息領域;2005年與中科院國家技術轉移中心簽訂全面合作協議,同時建立中科院國家技術轉移中心包頭工作站;2005年7月與清華大學、中科院等舉行項目洽談對接會,簽訂技術轉移項目合同21項;2006年6月15日,再次與清華大學、中科院就稀土、裝備制造業簽訂合作協議14項。至此,包頭市有關企業、院所、大學共與中科院、中國農科院、清華、北大等國內20多所科研院所、大學簽訂正式合同40多項,合同技術研發經費近億元,政府科技經費共投入1000多萬元。項目全部完成后,企業實際要投入6億多元,而產生的效益將以數十億元計算。
攻難題,推動優勢產業技術升級
不久前,包頭鋁業集團研制的核工業堆燃料用特種
6061鋁合金材料,正式通過了自治區科技廳組織的專家鑒定,該項目達到國內先進水平,受到中鋁集團的高度評價。此外,該集團的“高品質鋁鈦硼中間
合金”系列產品,已占到了國內同類產品的40%以上,促進了產品的結構升級。
近年來,包頭市圍繞鋼鐵、鋁業、裝備制造、稀土等優勢產業,以大企業為載體,以重大科技項目技術突破為切入點,攻克了一批技術難題,初步形成了一批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先進技術,推動了優勢產業的技術升級。
包鋼集團近年來堅持不懈地推進科技興企戰略,在技術創新的支持下,計劃在最短的時間內形成年產鋼1000萬噸的能力。北重集團與清華大學共同開發的
超高壓鋼管項目,被列入國家重大裝備技術創新項目,該項目完成后,一期生產鋼管5萬噸,產值25億元,二期生產鋼管12.5萬噸,產值50億元。一機集團的高
精度回轉體零件為整車系統中關鍵核心零件,這是該集團與名校合作的項目,使產品合格率由50%提高到80%。
據統計,僅2006年,包頭市共組織實施重大科技項目7項,重點產學研合作項目21項,火炬計劃項目5項,科技攻關項目6項。這些項目涉及鋼鐵、鋁業、稀土新材料、環保節能等領域,覆蓋了包頭市90%以上的大企業,大大推動優勢產業的技術提升,為全市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撐。
降能耗,構建循環經濟
今年10月8日,包頭新創瑞圖
環保建材有限公司年處理200萬噸粉煤灰固體廢物項目投產。該項目每年可消耗粉煤灰及其它固體廢棄物200萬噸,實現年銷售收入2.5億元,利稅8102萬元。
為加快粉煤灰的綜合利用進程,包頭市在全市組織實施“粉煤灰綜合利用產業化項目”、“粉煤灰科技規劃項目”。香港瑞圖集團、包鋼恒之源、精正公司等企業,通過自主研發或產學研合作的方式,已經實現了規模生產,開辟了粉煤灰綜合利用的有效途徑。
資源綜合利用和節能降耗新技術的推廣,大大降低了能耗。僅稀土領域,利用中科院稀土堿漿連續水洗工藝和
設備,使噸產耗降低40%以上。包鋼在“十五”以來,先后投入26億元用于節能降耗、資源綜合利用項目建設,有6類32項先進
節能技術在包鋼得到廣泛應用。
與【】相關熱點資訊:
【了解更多 “” 相關信息請訪問
型材專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