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統計,北京市大型
公共建筑每單位平方米年耗電量在50度到300度之間,這個數字較普通建筑要高出3到5倍。然而,高能耗究竟高在了哪里,建筑內空調設施是否存在用能過量,水泵功率是否超出實際需要,車庫
空氣循環系統是否用能過高,相關的統計數字大多無處可查。在我國
建筑節能20年的歷程中,對于大部分辦公建筑及大型公共建筑的各部位能耗統計,始終處于空白階段。針對這種情況,建設部下發了《關于加強國家機關辦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節能管理工作的實施意見》及《國家機關辦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節能監管體系建設實施方案》,其中明確提出了在辦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中建立相應的節能監管體系,徹底終結這種“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狀態。此項制度的確立,在建立建筑節能數據信息平臺的同時,通過信息對比,發揮經濟杠桿的力量,讓大型公建的業主自覺加大節能投入。監測成為節能工作新亮點在本次針對辦公建筑及大型公共建筑出臺的節能政策中,明確要求在高耗能重點建筑中安裝分項計量裝置,通過遠程傳輸系統等手段及時采集分析能耗數據,實現對重點城市、重點
建筑能耗的實時動態監測。在此基礎上,建設部還將著手實現能耗統計、能源審計等基本信息實現全國聯網,為今后的節能工作提供信息數據分析平臺,以求對癥下藥。
建設部科技司建筑節能與
新材料處梁俊強處長表示,本次出臺政策中關于建立監管體系的內容,可以看作本次推行辦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節能措施的核心部分。之所以在辦公建筑和大型公建中推廣節能監測,主要基于三點原因:一是大型公建以其不到4%%的城鎮建筑總量,消耗著建筑能耗總量的22%%,從這類建筑入手能使我國建筑節能工作取得立竿見影的效果;二是這兩類建筑的業主比較單一,開展工作見效快,管理相對規范;三是用能系統相對復雜,具有建筑節能的典型性!邦A計節能檢測在我國全面推行后,辦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的業主能明確的了解建筑內各部位的能源消耗,讓各管理體系內的行為節能工作能夠有的放矢。也就是說,不用花太多的投資便能取得節能成績,為兩類建筑今后的節能工作開一個好頭!绷嚎娬f。
初投資接近于零
與以往建筑節能的大動干戈不同,本次推行的節能監測體系具有投入小、見效快的特點。
在既有辦公建筑及大型公共建筑中,電表的安裝往往在進出建筑的幾條主線路上進行安裝。本次推行的節能監測工作,便是將這些“總表”化整為零,并通過相應的信息采集系統反饋到信息集成平臺之上,讓整個建筑的各部位能耗“透明化”。此中所需要投入的資金僅僅是幾塊電表的費用。
清華大學建筑節能中心副主任李一力表示,隨著在各建筑能耗統計與分析平臺搭建完畢后,可以讓整個建筑的節能運行和節能管理工作上一個臺階而這一環節幾乎不用增加任何初投資。在此基礎上,各業主在了解能耗信息后,可以自行調整
設備運行方案來降低能耗。
由于大型公建的主要能耗是由電力提供,因此在全國推廣這一系統后,會對全國的整體建筑能耗總量的降低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持,可為建筑節能的大規模工作創造了極佳的基礎環境。同時成為進一步開展大型公共建筑的各種節能改造節能管理工作的定量管理平臺,對動態地掌握建筑能耗狀況,制定相關政策和措施,推廣各類建筑節能先進技術,都將發揮重要作用。
經濟杠桿讓業主自發節能
除去整合信息,掌握各部位能耗的作用外,節能監測系統還能夠讓辦公建筑及大型公共建筑的業主們實現“低投入、高產出”。
早在節能監測處于嘗試階段時,清華大學建筑節能中心就曾為某部委辦公樓進行過系統的能耗診斷,對建筑冷機運營、水泵揚程及流量、新風機及空調設置等進行了通盤監測后,對系統進行了優化調整。最終,該建筑通過無成本改造和有成本改造,總共投資不到50萬元,而當年便節約運營資金80萬元。
一旦節能監測系統全面建立,便能夠實現系統的對建筑內用能監測、統計和分析,通過能源審計發現能耗癥結,并由政府出面對社會進行公示,形成社會監督,讓各單位、各大型公共建筑之間找差距。尤其對于社會大型公共建筑的業主,他們更關心自己在能源上是不是花了“冤枉錢”,而節能監測恰好能讓業主自發的尋找高能耗的緣由所在。
從全社會的角度來看,理論推算認為節能監測全面推行后,僅需要加強行為節能、制度建設和人員培訓方面,進行一些無成本和低成本的節能改造,便可讓辦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實現節能10%~15%,真正實現向管理要節能效益的目的。
與【】相關熱點資訊:
【了解更多 “” 相關信息請訪問
節能專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