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大聲疾呼,全社會的每一個從業者,不管是開發商、施工單位,還是監理單位,都要負起社會責任,積極推進
建筑節能。”
建設部部長汪光燾是在央視《對話》欄目講此番話的。62歲的汪光燾在談到開發商應擔負起建筑節能責任時表示,建設主管部
門今后將對不符合節能標準的建筑施工進行嚴肅處理。
據了解,目前我國城鄉既有建筑總面積約400億平方米,預計到2020年還將新增建筑面積約300億平方米。目前這些建筑在使用過程中,其
采暖、空調、通風、照明等方面消耗的能量已占全國總能耗的30%左右。既有建筑中,95%以上是高耗能建筑,單位
建筑能耗比同等氣候條件下先進國家高出2~3倍。
建設部曾對17個省市的建筑節能情況進行了抽樣調查,結果發現,北方地區的節能設計達到90%,而在做了節能設計的項目中只有50%多按照
設計標準去做;夏熱冬暖地區有節能設計的占19%,其中實際實施的有11.2%;夏熱冬冷地區有節能設計占20%,實際實施的有44%。
按此調查,全國只有58%的建筑在執行
建筑節能設計,在施工階段,只有23%真正執行。
因此,汪光燾強調,在解決400億平方米既有建筑如何降低建筑能耗的同時,更應該關注新問題,要對新建筑嚴格執行
節能建筑標準。
今年7月1日新頒布的《
公共建筑節能設計標準》中要求,新建成的
公共建筑相比老建筑的總能耗要減少50%。而此前大型公共建筑單位建筑面積能耗大約是普通居住建筑的10倍左右。
有開發商認為,新型節能材料會增加成本。如果使用新節能材料,京津地區每建筑平方米大約增加30元的成本,夏熱冬暖地區要增加50元,夏熱冬冷地區要增加80元,這對企業來說是屬于額外付出,而且市場要求并不高。
對此,汪光燾反駁,認為價格成本導致不能很好地推進建筑節能的觀點不能接受。“建筑節能是法定要求,法定沒有任何條件,必須執行,不存在市場認可度。而新節能材料的價格成本上漲,是成本的應有內涵,不存在額外成本。”他希望開發商從利潤空間里拿出部分,為社會作出一點貢獻。
據了解,建設部正在與有關部門建立一個遠景目標,要在2007年,建筑能耗在現有基礎上再降低一半。到2020年,建筑能耗要達到發達國家水平。
與【】相關熱點資訊:
【了解更多 “” 相關信息請訪問
幕墻專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