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時間,市委、市政府連續召開包括造船、電子信息、食品醫藥以及
新材料等在內的行業會議,我市還將今年確定為自主創新年,這充分說明了市委、市政府對自主創新和高新技術產業的重視。作為新材料領域的一員,我們深受鼓舞。”日前,接受記者采訪時,威海藍星玻璃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葛言凱開門見山地說,“藍星今后的發展就是堅持走自主創新的道路,提高產品附加值,實現產業提升。”
從1996年開始,藍星玻璃將產品生產方向從普通玻璃轉向高技術含量和高附加值層面上,以產學研結合、自主研發為主,先后生產出在線陽光控制
鍍膜玻璃、在線
低輻射鍍膜玻璃、
非晶硅薄膜電池模塊等國內外技術領先產品,企業先后被評為“中國十大玻璃制造商”“中國
建材百強企業”,擁有“中國馳名商標”“中國名牌”和“國家免檢產品”等榮譽。從傳統的建材行業邁入新材料領域,威海藍星玻璃股份有限公司實現了質的飛躍。如今,藍星玻璃的生產規模、產量排到全國第六位,而利稅排到了全國第三位,“這一切,靠的正是企業的自主創新。”葛言凱說,“自主創新提高了產品附加值,使企業擁有了核心競爭力。”
1996年,藍星玻璃自主研制成功在線陽光控制鍍膜玻璃,打破了國外技術壟斷。在此之前,我國的在線陽光控制鍍膜玻璃主要依賴進口,價格達到每平方米180元左右,掌握核心技術實現產業化生產后,目前這種玻璃每平方米價格只有30多元,而藍星玻璃的這一種產品,國內市場占有率就超過50%。2007年12月,經過為期6年的自主攻關,藍星玻璃的低輻射鍍膜
玻璃技術獲得國家、省部級鑒定驗收,藍星玻璃成為世界上第6家擁有該技術的企業,打破了國外巨頭長期壟斷該技術的局面,也奠定了藍星玻璃在中國和世界的領先地位。目前,藍星玻璃又建成國內第一條薄膜電池模塊
生產線,并進入試生產階段。這是一種可以通過玻璃來發電的新型高科技技術,居世界領先水平,產品一旦投入市場將對我國節能環保事業發揮不可估量的作用。
“藍星的自主創新,走的是產學研結合的道路,追蹤國際潮流和技術。”葛言凱介紹說,研發之初,為了攻克技術難題,藍星玻璃把技術專家和浙江大學的教授邀請到公司,現場進行指導。后來,成立了以技術為軸心、以鍍膜玻璃開發項目為載體的藍星鍍膜研究中心,為藍星今后的自主創新奠定了基礎。2000年,藍星玻璃與浙江大學以及我國部分頂尖的鍍膜專家合作,成立了浙江大學藍星新材料技術有限公司,加大了合作范圍和激勵力度。
“節能、環保,是當今世界
玻璃行業的發展趨勢,也為藍星今后的發展指明了道路,那就是依靠自主創新,緊跟世界潮流,做強做大玻璃產業。”葛言凱介紹說,在產品結構上,藍星玻璃的發展思路和方向是,在建筑
玻璃深加工領域進一步做大做強,在其他花色品種中做出特色。同時,對產品結構進行調整,做一些超前性、前瞻性產品,比如顯示玻璃領域、IT玻璃領域等。“低輻射鍍膜玻璃和非晶硅
薄膜太陽能電池具有非常廣闊的市場,但目前由于部分技術仍需完善、企業產能較小等因素,生產遠遠滿足不了市場需求。今后,我們將在這些問題上尋求突破,從而實現產業提升。”葛言凱說。此外,借助目前正在進行的廠房搬遷,藍星玻璃投巨資引進新的生產線,實現產品升級換代。
與【】相關熱點資訊:
【了解更多 “” 相關信息請訪問
玻璃專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