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部副部長仇保興日前表示,隨著建筑節能的推廣,新建建筑節能比例不斷提升,今年全國新建建筑節能比例有望達到70%。
據介紹,隨著建筑節能工作的加快推進,到2006年底我國新建建筑節能在設計階段的比例已達到95.6%;在施工階段的建筑節能比例也達到了50%,均比2005年增長了20多個百分點。
仇保興說,在全球變暖、能源供應緊張的形勢下,我們必須加快推進建筑節能。
據了解,在我國建筑節能取得初步成效的同時,目前我國建筑節能降耗產品的推廣仍不盡如人意,發展步履艱難。原因主要是:信息不對稱,業主在裝修過程中對節能建材缺乏了解;對于節能降耗產品,沒有統一的認證標準,設計施工人員難以放心采用。建設部的調查顯示,目前我國每年在住宅二次裝修上的投入約為3000億元。
為此,仇保興強調,推進建筑節能,還必須減少住宅二次裝修投入。首先是大力發展綠色建筑。綠色建筑本身就是已經過精裝修的住宅產品,并有系統設備的完好保證,能確保實現節能減排。其次是鼓勵開發商多做樣板房,讓消費者在選擇后再進行裝修,減少二次裝修浪費。三是推行能效標志,在節能效果方面對住宅建筑進行把關。通過這三個方面的努力,如能使住宅二次裝修投入逐年遞減10%到20%,預計在10年內就可達到發達國家的水平。
針對建筑節能材料和產品存在的質量問題,仇保興表示,國家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國家工商總局、國家質檢總局近日已聯合發出通知,要求加強建筑節能材料和產品質量監管。
通知要求,加強質量監管要明確監管重點。建筑節能材料和產品一般包括圍護結構和用能系統兩大類。主要有墻體屋面保溫材料及其輔料、節能門窗幕墻,采暖、空調、通風、照明、熱水供應等設施相關的產品。各地要組織對當地建筑節能材料、產品的生產、流通、使用情況進行一次專項檢查,及時發現和糾正這些環節存在的產品質量問題。重點查驗生產企業是否按照材料、產品標準組織生產,建材市場有無銷售“三無”節能材料、產品,建筑工程有無采購和使用不合格節能材料、產品的現象。
加強建筑節能材料和產品生產環節的質量監管。重點查處不按材料、產品標準進行生產,不對材料、產品按規定進行檢驗,或者將不合格產品出廠銷售等行為。除日常監管外,各地今后每年至少開展一次專項檢查,并將檢查結果向社會公示,對違規企業依法處理。
通知還提出,加強對建筑節能材料和產品流通領域的質量監管,對節能材料和產品的經銷企業銷售的材料和產品的出廠合格證、檢驗報告等手續進行查驗,及時查處無照經營、銷售“三無”節能材料和產品、冒用他人產品商標、廠名、廠址及檢驗報告、利用廣告對產品質量做虛假宣傳、以次充好的銷售企業,切實凈化流通市場。

據介紹,隨著建筑節能工作的加快推進,到2006年底我國新建建筑節能在設計階段的比例已達到95.6%;在施工階段的建筑節能比例也達到了50%,均比2005年增長了20多個百分點。
仇保興說,在全球變暖、能源供應緊張的形勢下,我們必須加快推進建筑節能。
據了解,在我國建筑節能取得初步成效的同時,目前我國建筑節能降耗產品的推廣仍不盡如人意,發展步履艱難。原因主要是:信息不對稱,業主在裝修過程中對節能建材缺乏了解;對于節能降耗產品,沒有統一的認證標準,設計施工人員難以放心采用。建設部的調查顯示,目前我國每年在住宅二次裝修上的投入約為3000億元。
為此,仇保興強調,推進建筑節能,還必須減少住宅二次裝修投入。首先是大力發展綠色建筑。綠色建筑本身就是已經過精裝修的住宅產品,并有系統設備的完好保證,能確保實現節能減排。其次是鼓勵開發商多做樣板房,讓消費者在選擇后再進行裝修,減少二次裝修浪費。三是推行能效標志,在節能效果方面對住宅建筑進行把關。通過這三個方面的努力,如能使住宅二次裝修投入逐年遞減10%到20%,預計在10年內就可達到發達國家的水平。
針對建筑節能材料和產品存在的質量問題,仇保興表示,國家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國家工商總局、國家質檢總局近日已聯合發出通知,要求加強建筑節能材料和產品質量監管。
通知要求,加強質量監管要明確監管重點。建筑節能材料和產品一般包括圍護結構和用能系統兩大類。主要有墻體屋面保溫材料及其輔料、節能門窗幕墻,采暖、空調、通風、照明、熱水供應等設施相關的產品。各地要組織對當地建筑節能材料、產品的生產、流通、使用情況進行一次專項檢查,及時發現和糾正這些環節存在的產品質量問題。重點查驗生產企業是否按照材料、產品標準組織生產,建材市場有無銷售“三無”節能材料、產品,建筑工程有無采購和使用不合格節能材料、產品的現象。
加強建筑節能材料和產品生產環節的質量監管。重點查處不按材料、產品標準進行生產,不對材料、產品按規定進行檢驗,或者將不合格產品出廠銷售等行為。除日常監管外,各地今后每年至少開展一次專項檢查,并將檢查結果向社會公示,對違規企業依法處理。
通知還提出,加強對建筑節能材料和產品流通領域的質量監管,對節能材料和產品的經銷企業銷售的材料和產品的出廠合格證、檢驗報告等手續進行查驗,及時查處無照經營、銷售“三無”節能材料和產品、冒用他人產品商標、廠名、廠址及檢驗報告、利用廣告對產品質量做虛假宣傳、以次充好的銷售企業,切實凈化流通市場。
下一篇:中國“建筑節能”市場商機倍受外商矚目 |

相關文章
|
- 論壇熱帖
- 最新產品
- 展會快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