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
建筑能耗成為中國最大的能源消耗構成,我國單位建筑能耗是發達國家的3倍,每年我國新建建筑竣工約20億平方米,在已建成的近400億平方米的建筑中,90%%以上為高能耗建筑,在用電高峰期相當于10個三峽電站滿負荷輸出。因此,社會各界都對研發利用清潔能源充滿了期待,各節能
設備研發機構也在不斷探尋著用技術支持我國節能國策的最終答案。
太陽能產業呼之欲出
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次會議上,表決通過了節約能源法修訂草案。其中,在修改后的節能法第四條明確規定將“節約能源”作為一項基本國策。同時,在已頒發的《
可再生能源法》中也明確規定:國家鼓勵單位、個人安裝和使用太陽能熱水系統、供熱
采暖和制冷系統、
光伏發電系統等設施,太陽能成為了最佳的替代性能源。目前,我國建筑普遍處于高能耗的狀態下,應用
太陽能光熱、
光電產品成為迅速降低能耗的一條“高速路”。
據介紹,在中國大約有3.5億個家庭,如果采用電熱供水,每戶每日供應100升60度熱水的話,全年需要6643億度電,這幾乎是全國全年發電量的一半,折合人民幣4000億元。《可再生能源中長期發展規劃》中要求,將太陽能熱利用作為可再生能源發展的重點領域,提出到2010年,太陽能熱水器總集熱面積達到1.5億平方米,替代約2000萬噸標準煤;到2020年,太陽能熱水器總集熱面積將達到3億平方米,替代約5000萬噸標準煤,總產值會超過3000億元。
這一政府信息的透露,給太陽能產業的發展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絕好機會。
與建筑一體化解決先天不足
在我國宏偉的節能規劃藍圖之下,本應大展拳腳的太陽能光熱產品在近年來發展的卻有些磕磕絆絆,究其原因,與國家缺乏相應的
技術標準和監管機制不無關聯。據不完全統計,現有4000多家太陽能熱水器生產加工企業,行業高度分散,太陽能熱水器十大品牌的市場占有率也僅僅是20%。
曾有社區物業的工作人員列舉了太陽能光熱設備安裝的種種弊端:安裝雜亂影響城市邊際景觀,破壞建筑結構與功能,
防水、
防雷、防風、承重方面留下安全隱患;目前屋頂已經成為私家領地,存在大量的后期管理隱患;高層屋頂面積稀缺,不能滿足全部住戶的需求;產品不承壓,有漏水風險,在
高層建筑中與供水管網壓力不匹配。這些都成為了制約太陽能光熱行業發展的一道道難題。
在這種背景下,各太陽能光熱研發機構逐漸加強了在“建筑一體化”方面的研發力量。據力諾瑞特的專家介紹,太陽能與建筑一體化,不僅僅是簡單的在建筑上尋覓一處合適的安裝位置,而是將太陽能熱水系統作為建筑的標準體系進入建筑領域,實現與建筑的同步設計、同步施工、同步驗收、同步后期管理,使其成為建筑的有機組成部分。用太陽能全方位地解決建筑內熱水、采暖、空調和照明用能,這將是未來太陽能光熱產業發展的最理想方案。
與【】相關熱點資訊:
【了解更多 “” 相關信息請訪問
節能專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