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
建筑節能在中國的推廣應用可以說取得了一些成績,但一些政府部門大型建筑設計追求新、奇、特,已成為不節能的典型反面教材,一些市級機關建筑耗電量是居民住宅耗電量的10倍。同時,中國特色的“二次”裝修,每年造成的浪費高達300億元。
從目前的情況看,由于管理粗放,中國大型
建筑能耗比西方發達國家高出一倍。如西部某直轄市和東部某直轄市的市級機關辦公樓單位面積耗電量分別為132度/年、139度/年,均高于紐約66度/年、德國67度/年的水平,是城鎮居民用電量的10.6倍,農民用電量的36倍。不僅如此,一些建筑商和消費者也不愿意在建筑的過程中采取節能措施。這說明,推廣建筑節能的空間很大。而且,買低能耗的房子其實對消費者是很有好處的,因為同樣的房子電費少交了。但為什么明明對國家和消費者個人都有好處的措施卻推廣不開呢?
一位地方建設主管部門的領導曾經算過一筆賬,他說,由于目前國家沒有相關的強制性法規,開發商自然首先考慮建筑成本問題,平均來說,增加節能措施將提升建筑成本約7%~12%,與非
節能建筑的市場競爭處于不利地位,難以形成鼓勵建設節能建筑的氛圍。
開發商增加了建筑成本,也即建設單位增加了建設費用。政府機關和消費者使用和購買增加了外
保溫涂層等節能措施的房屋,雖然從長遠來說是劃算的,但從前期來看,卻要每平方米增加40元左右的支出。國家考慮的是長遠利益,而開發商、政府機關和消費者個人考慮的卻是眼前利益,顯然,這才是問題的根源所在。
建筑節能,不僅能夠大大改變我國建筑高能耗的狀況,而且也能全面提升我國房屋的建筑質量。為了將建筑節能迅速推廣開來,筆者以為要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首先,國家應盡快出臺相應的優惠政策。比如,國家可以出臺補貼政策,明確規定對于采用節能
建筑材料的開發商和消費者個人,按每平方米給予多少補貼;也可以對采用節能建筑材料的企業給予稅收上的優惠,通過補貼和優惠的方式來彌補由于采用節能建筑材料而增加的成本部分,發揮政策的引導作用,提高人們采用節能建筑材料的積極性。
其次,加大強制性政策的執行力度。建設部早在2005年就先后公布了《公共
建筑節能設計標準》和《建筑節能管理條例》;08年10月又開始實施了《
民用建筑節能條例》和《公共機構節能條例》,對節能建筑提出了明確的指標和規范,并已制定了對新開發建筑項目的節能驗收標準,關鍵是要認真執行到位。特別是從設計、施工到驗收等重要環節認真把關,否則,不準立項,不準開工,不予驗收。
最后,要進一步加強對節能建筑的宣傳,提高公眾對節能建筑的認識。
與【】相關熱點資訊:
【了解更多 “” 相關信息請訪問
節能專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