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幕墻網 03月17日消息 】行業的發展壯大是為了國家的繁榮富強,更為了所有人都能過上恬靜的糊口。但當發展附帶出的資源枯竭、環境污染正在毀滅夢想中的糊口時,不得不讓我們再次反思所做事情終極的意義和價值……”很少在媒體上露面的王剛,去年年底在本報明顯位置刊發了題為《總有一種氣力讓我們奮力前行》的署名文章。在
玻璃行業因為產能過剩被列入國家調整名單之際,他的文章引起了良多人的思索,同時也透露出一位玻璃 企業家對未來發展路徑的思考和對行業的真摯情感。
畢竟玻璃產業應當怎樣理順自身的發展道路?如何面臨挑戰,捉住機遇?“假如玻璃產業的發展需要依賴一種內在氣力推動的話,說到底就是我們所有的從業者都要有種擔當,要面向未來,肩負起玻璃產業的歷史使命。”在山東代表團的駐地,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金晶團體總裁王剛接受了本報記者的采訪。
王剛曾是九屆、十屆全國人大代表,他曾提出過有關
安全玻璃、
節能玻璃、
太陽能玻璃等議案。“作為企業家,應該將自己的使命和社會責任融于一體,在規劃企業的戰略方向和運作模式的同時,承擔起時代的使命、社會的責任。”王剛表示,自己對玻璃的感情緣于對歷史的了解。
1904年,清朝政府撥款100萬兩白銀,在山東博山與德國人一起創辦了中國第一家工廠化出產玻璃的公司———博山玻璃公司。金晶團體便發軔于此,也見證了我國民族玻璃工業近百年的榮辱沉浮。所有金晶人有一種歷史情結,“在新中國百廢待興之初,為了恢復孱弱的玻璃產業,國家最高領導人曾經切身出頭具名協調國外專家援助。”王剛回憶說,曾經認為
玻璃企業越多、產量越高,中國玻璃行業的實力就會越強盛,之后猛然發現,我們出產一車玻璃竟賣不到外國人出產一箱玻璃的價錢。“面臨差距我們沒有懈怠,引進新工藝,開發新品種,憑借勇氣和聰明,中國的玻璃產業實現了又一次奔騰。”
王剛以為,目前的我國玻璃產業已經駛入了“歷史的三峽”,風險與機遇并存,過去了,海闊天空;過不去,對民族、對國家都沒有辦法交代。所有玻璃 產業的從業者依然需要當年的勇氣與聰明,這也是他發表那篇文章的寄意。“去年年底國家出臺按捺玻璃行業產能過剩的意見,我舉雙手贊同,我不光支持,還但愿國家加大調整的力度,盡快淘汰落后產能,加快結構調整。”王剛說,行業要有大膽勇敢面臨產能過剩的勇氣,應機立斷淘汰落后產能,全行業要在這方面形成共鳴。要公道配置資源、資本,瞄準世界提高前輩水平,更多地研發節能、降耗玻璃,使之成為行業的主流產品。 去年6月29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親赴金晶團體視察。“總理問得很細,當得知金晶
超白玻璃、
太陽能玻璃已經達到世界提高前輩水平時非常興奮,并對我說‘百年企業成功的秘訣在立異’。”總理的評語讓王剛對整個玻璃產業的遠景布滿決心信念。在他的想象中,今后的玻璃產業應該成為戰略性新興工業,是“三低一高”(低排放、低投入、低本錢、高效益)的行業,而這些設想能否實現,樞紐在立異。為了充分說明這個夸姣的遠景,他給記者算了三筆賬。
第一筆賬與企業有關。“以日產600噸
浮法玻璃的出產線為例,假如普通浮法線通過技術改造出產出優質浮法玻璃,同時這些玻璃都用于節能的產品使用,那么玻璃企業的萬元產值能耗就可以降低70%,我們國家在哥本哈根大會上承諾的單位GDP節能40%的目標就可以實現。”王剛說,第二筆賬是社會賬。全社會能耗的30%是被建筑耗掉的,
建筑能耗的50%又是通過
門窗流失的,而玻璃在出產過程中的能耗也要占到20%,這兩方面的能耗都可以通過節能減排來降低,假如這個目標能實現,產生的社會效益將是無限的。第三筆賬就是通過改善節能產品讓老庶民過上更恬靜的糊口,并減少日常能源消耗的支出。“這三筆賬都要通過結構調整、轉變經濟增長方式來實現,而這一切工作的起點,依然是我們的從業者要對行業、民族、國家負責,肩負起玻璃產業的歷史使命。”
就記者比較關心的目前整個玻璃行業的發展態勢,王剛說:“去年玻璃行業的發展歷程非常類似全國的經濟運行走勢,從去年年初到年末實現了‘V’型反轉。”有資料顯示,去年1~6月,我國浮法玻璃產量、出口額、利潤總額都較同期有所下降,但后半年玻璃行業市場及銷售價格逐步回升,已經達到2008年年初較高的市場價位,全行業實現扭虧為盈。
談到玻璃行業去年先冷后暖的原因,王剛分析以為,是房地產、汽車工業在后半年的快速回穩,把玻璃工業拉出了谷底。他同時夸大,在這一時期內,中國
建筑玻璃與產業玻璃協會牽頭所做的行業自律工作及組織的數次大企業間、區域間的座談會也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還包括落后產能的淘汰所騰出的市場空間,所有因素疊加在一起構成了去年玻璃行業有落有起,而這也恰恰說明玻璃行業是完全的投資拉動型工業,同時也說明我國的玻璃行業還比較脆弱。”
有業內人士以為,去年是玻璃行業難題的一年,2010年則將是復雜的一年。王剛對此觀點表示贊同。他感覺有幾個因素決定現在還不能對今年的玻璃行業走勢下正確的判定,這些因素包括按捺產能過剩政策的真正落實情況、企業自律行為等,目前,這些都仍是變數。
關注民生,行使人民代表的權利,王剛從來不會空手而來,他深知自己身上肩負的責任,此次也不例外。“我這次的建議是但愿節能玻璃
新材料、
新能源新材料可以列入國家高新技術產品目錄,并列入‘十二五’國家重點攙扶的新產品、新材料的范圍,我同時還建議,國家可以拿出一部門資金,通過國債、貼息等方式來鼓勵支持企業的技術立異。”王剛說,技術立異與提高貫串行業發展的始終,怎么夸大都不為過。“立異有風險,但不立異就有危險。這是所有企業家面對的一道選擇題。”【完】
與【】相關熱點資訊:
【了解更多 “” 相關信息請訪問
玻璃專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