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攻關
此項科研課題為相關部
門制定進出口建筑用
膠粘劑監管辦法提供了科學依據,為進出口建筑用膠粘劑實行有害物質專項檢測制度提供了技術支持,填補了國內有關進出口建筑用膠粘劑標準體系研究的空白。同時,也為我國進出口建筑用膠結構安全及有害物質風險評估工作提供了能與國際接軌的完整方法,對今后開展各類化工產品風險評估工作具有重要參考價值及理論指導意義。
一點一滴筑起綠色屏障

把理論的基礎建立在過硬的實驗數據上,參與此次科研攻關的課題組共15名成員,其中長期在化驗臺前與實驗數據打交道的多位專家具有碩博學位。
□首次提出建筑用膠安全檢驗標準體系,填補了國內相關研究空白;
□首次引入模擬取樣法(Boot?鄄strap)、上限控制法(UCL)、全球化學品統一分類與標簽制度分類法(GHS)對有毒有害物質進行系統的風險評估;
□首次將模糊數學和灰色理論相結合,建立了建筑用膠粘劑結構安全評價體系模型;
□首次建立了進出口建筑用膠粘劑中多種有毒有害成分的檢測技術,實現了一系列方法創新,并提出了一套科學嚴格的結構安全檢測方法。
我國每年用量達上百萬噸的
建筑膠粘劑,將加上一道安全鎖。7月12日,廈門檢驗檢疫局一項新的科研課題———《進出口建筑用膠粘劑對建筑、環境及人體安全的風險評估和關鍵技術研究》通過國家質檢總局組織的專家評審。專家鑒定指出,該課題的研究成果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
據悉,在這項研究成果基礎上,該課題組已經提出了一套進出口建筑用膠粘劑的檢驗監管新模式。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建筑污染已經不容忽視。建筑用膠粘劑被廣泛用于建筑物的
玻璃幕墻、
石材、
木材、
鋼結構粘接等。目前,在我國每年用量達上百萬噸。
建筑用膠粘劑在使用之后,大多長期存于環境。其所伴生的相關化合物,比如:甲醛、苯、甲苯、二甲苯、甲苯二異氰酸酯、鄰苯二甲酸酯等,往往具有很強的致癌、致畸、致呼吸道疾病等毒害作用。
然而,由于我國相關安全衛生標準及法規工作起步較晚,發展不夠成熟完善,致使某些含有毒有害物質或存在安全隱患的建筑用膠粘劑流入消費市場。近年來,
硅酮結構膠的安全問題、木材粘接膠的甲醛污染問題屢見報端、觸目驚心。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我國制定膠粘劑相關的各類標準已有100多種。對膠粘劑的分類、技術要求、試驗方法、檢驗規則、包裝、標志、運輸和貯存等各方面都作了詳細的規定,并全面制定了
木材膠粘劑的18種物理、化學指標檢測方法。但目前國內外標準有關建筑用膠粘劑的品種劃分還較為粗略,配套檢測方法的建立任務相當繁重。
面對困難,廈門檢驗檢疫局科技人員發揮“敢想愛拼才會贏”的精神,攻堅克難。他們從建筑用膠粘劑的種類、組成、有毒有害物質、檢測方法、遷移規律、風險分析等入手,展開了系統而深入的研究。
隨著研究的深化,建筑用膠粘劑的系統分類和標準體系建起來了,與國際接軌的安全風險分析方法、配套的檢測方法產生了,一個有效控制建筑用膠安全的風險管理機制形成了,為進出口貿易安全再次加上一把“綠色之鎖”,全國各地質量監管部門從此多了一份更為堅強有力的技術支撐。
與國內外同類研究相比較,這一課題在建筑用膠粘劑標準體系和檢測技術研究上具有創新性,在風險分析方法上具有先進性,在管理模式和管理措施方面具有前瞻性和探索性,在諸多領域先人一步。
人才強檢>>
在廈門檢驗檢疫局此次科研攻關課題組15位成員中,不僅有長期在化驗臺前與實驗數據打交道的6名碩士、兩名博士,也有來自進出口工業品綜合主管部門、長期奮戰在一線為進出口貿易保駕護航的科以上領導干部。他們把理論基礎建立在過硬的實驗數據上,也把成果轉化的最終目標義無反顧地放在檢驗檢疫工作實踐上。
專家們大膽開展了相關檢管模式的研究。結合進出口建筑用膠粘劑實際情況及建筑用膠粘劑的性質特點,提出了“備案登記+口岸核(抽)查”的檢驗監管新思路,為進出口建筑用膠粘劑檢驗監管模式研究之路,打下了一個全新的路標。
這個特殊的團隊,在進出口建筑用膠粘劑分類及標準體系研究,包括膠粘劑所含有毒有害物質及其結構安全風險分析和檢測技術研究上,也攻城破壘,不斷取得突破。他們先后建立與建筑用膠粘劑相關的有毒有害物質的9個檢測方法和解決方案。比如,以氣相色譜質譜法,實施膠粘劑中苯、甲苯、二甲苯、游離甲苯二異氰酸酯的同時測定;以氣相色譜-氫火焰離子化檢測器法,實施膠粘劑中苯、甲苯、二甲苯、游離甲苯二異氰酸酯的同時測定;以氣相色譜-電子捕獲檢測器法,實施膠粘劑中
游離甲醛含量的測定等。
與【膠要聞】相關熱點資訊:
【了解更多 “膠要聞” 相關信息請訪問
膠專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