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幕墻網】德國之行讓筆者百感交集。在整整六天與當地企業交流的過程中,筆者對中國的建筑業和發達國家的差距。
門窗幕墻行業的“中國制造”還要多久才能與“歐美制造”比肩?中國對建筑
建材的節能政策又何時能像歐美國家一樣完善?筆者希望與大家暢談此行的感受,讓知名企業了解德國門窗幕墻同行對我們所說的“真心話”。
德國——全球建筑業強國,無論從建材到建筑本身,還是從意識到制度,都具有不可比擬的優勢。節能、創新是德國建筑業的關鍵詞,而德國的門窗幕墻行業更是如此。目前,高檔、美觀、節能性能優良但造價高昂的鋁門窗大多用于公用建筑。而簡約、大方、節能性能同樣優良但價格較低的塑
鋼門窗被廣泛應用于民用住宅中,并且占有極高的市場份額。他們將“形象工程”和百姓的“安居工程”分而治之,形成了一套極具德國特色、嚴謹而縝密的體系。
機遇與挑戰同在——德國企業的中國之路
德國門窗
幕墻企業對中國市場的關注是顯而易見的。據筆者統計,在
2011年慕尼黑建筑展會上,在參展的歐洲門窗幕墻企業中近半數已經進入中國市場,并且已經在中國市場享有極高的知名度。旭格、海德魯、諾托、絲吉利婭、維卡、柯梅令、迪美斯、格屋、飛幕、葉魯等知名品牌進入中國市場都已經有數年甚至十幾年之久。德國門窗幕墻產品雖然因為價格較高還不能在中國市場占有很高的市場份額,但趨勢已經顯而易見:高品質的產品正在被中國市場所認可。這些行業巨頭在中國的銷售額也在遞增。它們正在以極大的耐心培育著中國市場。以德國某知名品牌負責人的話來說:“我們并不會一開始就想到如何盈利。對于一個像中國這樣潛力巨大的市場來說,‘教育’大家什么產品才是好產品是我們的第一項功課。”
但從德國門窗幕墻企業在中國市場的銷售情況來說,碩果累累的并不多,相反,黯然神傷的卻不少。中國市場、中國文化的特殊性,讓很多外國企業乘興而來,敗興而歸。除了因門窗性能知識缺乏導致低要求外,節能意識的缺失問題也阻礙高端門窗產品在中國市場的發展。對思維嚴謹的德國人來說,要搞清楚中國市場,再從這個市場上盈利,“無奈”多多少少是會有的。
意識與制度——中國門窗幕墻行業之殤
德國展會最大的特點就是“新”,而且始終圍繞一個主題——節能。德國人的節能意識是極高的。這需要長時間的積累,需要政策的配合,更需要國家的投入以及民族素質的提高。筆者認為,中國產品被發達國家市場認可的意義并不只是在于占領市場并獲取利潤,更重要的是在追求認可的過程中,中國能夠不斷縮小和發達國家在意識層面上的差距,從而讓中國人能夠在居住環境上得到質的改善,能夠真正實現可持續發展。對中國人來說,可持續發展目前還只是一句空頭口號。但對發達國家的人來說,這已經成為一種有制度保障的全民責任。
筆者是與一些中國企業同行來到德國的。這些企業有不少已經打造出了被中國市場認可的國內知名品牌。在與企業老板的接觸中,筆者深深的體會到:中國擁有極富創造力和吃苦耐勞精神的企業,但中國缺乏培育和保護這些企業的規章與制度。
在與一些門企老板溝通的過程中,他們也提到:中國的大部分門窗幕墻產品尚未形成統一的尺寸標準,因此很難大批量生產,從而影響到產品的進一步升級和性能的進一步提高。高質量的產品往往都只出口到國外,不做內銷。試問:國內企業尚且如此,國外企業如何能夠在不規范的市場上尋到立足之地?除了有耐心、有實力培育市場、著眼未來的大企業外,其他企業恐怕只能望而卻步了。
做節能強國——我們還要等多久?
中國的門窗幕墻行業與國外的差距是顯而易見的。雖然國外的巨頭已經紛紛進入中國市場,但高品質、極富創新性的國外中小企業卻視中國市場為禁地。在向100多家企業推廣中國國際門窗幕墻
博覽會品牌的過程中,筆者見到了一些在國內無法見到的高端產品,也聽到很多在國內無法聽到的中肯意見。筆者問得最多的一個問題是:“貴公司是否做中國市場?”得到最多的答案卻是:“對不起,我們不做中國市場,因為我們的產品太高端,在中國市場沒有銷路。”
筆者認為:國外的建筑展會大多將節能、革新作為展會的主題,參展企業交流的是節能的最新技術,展示的也大多是節能、環保產品。較之中國大多以銷售為目的的展會,確實是有較大差距的。只有眼光更長遠,更深刻的意識到節能對中國未來發展的重要意義,才能避免高能耗給未來發展所帶來的巨大障礙。
德國之行,感慨良多。相信,近年來到歐洲了解過建筑市場的行業同仁都曾經發出過跟筆者一樣的感嘆。希望屹立于世界經濟強國中的中國門窗幕墻企業,能意識到做節能強國所帶來的更為深遠的意義。【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