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幕墻網】我國的
幕墻設計行業可以追溯到上世紀80年代,從1982年北京長城飯店作為我國建筑史上第一幢現代幕墻建筑開工伊始,到現在成為世界第一大幕墻生產和使用國,我們僅僅用了20多年的時間。也許是走得太遠、走得太快,以至于許多幕墻設計師常常忘記了幕墻設計應該遵循的最基本原則是什么。
幕墻建筑作為建筑眾多分支中的一個流派,其設計原則與建筑設計是互通的。從設計流派來說,幕墻設計無疑是屬于典型的精美主義設計。隨著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歷程,建筑設計經歷了3個發展階段。戰爭的破壞性和殘酷性決定了當時的設計風格以實用主義為主流。
伴隨著戰爭的結束,比重建家園更重要的是在戰爭中受到傷害的人們靈魂的安撫工作,如同音樂、美術等藝術的復興一樣,這時的建筑設計風格偏向了華美。講求技術精美的傾向在這個階段是世界范圍占主導地位的設計思維。以金屬和
玻璃的“純凈形式”為特征的講求技術精美的傾向到上世紀60年代末開始降溫。自上世紀70年代資本主義世界的經濟危機與能源危機之后,建筑設計從精美主義轉向粗獷派設計。粗獷風格的最典型因素就是利用最常見的混凝土和赤裸裸的
鋼材表現,設計手法應用拉毛、分層次等簡單處理。當對人類的審美挑戰達到極限的時候,百家齊放的設計風格最終沿用到了今天。
我國的幕墻設計現狀與二戰后的情形極為相似,方案設計階段大家追求的是“怪、新、奇、特”。設計的實用性、經濟性等都要給視覺沖擊讓路,且這種思維在各大、中城市中泛濫。隨之而來的必然是無法躲避的浪費和節能問題。我國在《公共
建筑節能設計標準》(GB501892005)中就規定在保證外窗自然采光的范圍內鼓勵窗的面積越小越好,即窗墻比越小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