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組最權威的有關世界
太陽能電池產量的數據:全世界累計裝機量目前已經達到了40GW,2010年全球實際產量24GW,中國內地產量超過10GW,占整個世界產量的45%。
這組數據表明,以
光伏產業為代表的
新能源產業正借助好的時機,如火如荼向前發展。在
光伏產業快速發展之際,工信部電子信息司、國家發改委高技術產業司和新疆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6月20日在烏魯木齊市聯合主辦了“2011中國(新疆)
太陽能光伏產業年會暨中國光伏產業聯盟成立一周年儀式”。
與會專家認為,世界范圍內新能源替代傳統能源已經成為必然趨勢,其替代的進程也越來越快。相比長期的需求,我國以光伏產業為代表的新能源發展的空間十分廣闊。與此同時,我國的光伏產業在經過一輪飛速發展之后,面臨著產業結構調整、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夯實產業發展基礎等三大問題。
工信部電子信息司副司長刁石京指出,在全球大背景下,光伏產業發展形勢非常好,整個產業也在研究新的工藝降低光伏產業的成本,產品價格也在不斷下降。我國光伏產業也正在快速發展,目前已經處于世界第一的位置,正在逐步形成比較完善的產業鏈,大的生產工藝在節能環保方面也值得欣慰。但與此同時,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光伏產業在技術上還相差太遠。光伏行業盲目建設、低水平重復、同質化競爭的現象十分嚴重,在這種情況下,國內光伏生產企業到了結構調整的關鍵時期,在技術環境、專業技術人員的數量、產業的協調機制等方面都需要進一步完善。他建議,我國的光伏產業企業應加快產品結構調整,根據市場需求情況,提高產品質量,并適時向高端領域發展;在完善創新體系上,要形成以骨干企業為龍頭,由專、新、特、精的中小企業和科研機構相互協調共同形成創新體系;在夯實基礎方面,國內光伏產業要建立完善的服務體系,如政策體系、標準、檢測及配套產業鏈等,共同推動國內光伏產業的發展。
中國光伏產業聯盟秘書長王勃華和中電科技集團48所副所長伍三忠也指出,中國光伏產業呈現中間大、兩頭小的格局,對國際市場的依存度較高,產業迅速發展的同時創新技術人才缺乏,產能不斷擴大,競爭加劇,部分環節進入微利時代,部分企業缺乏核心技術、競爭力弱,隨著政府補貼的不斷降低,技術的升級和成本的降低壓力加大,成為制約我國光伏產業發展的重要因素。對此,伍三忠認為,光伏產業周期性的調整總是伴隨著技術水平的躍升,必須不斷通過技術創新降低成本,把握新技術發展前沿,搶占技術發展先機,實現
光伏發電的平價上網,才能讓光伏產業持續穩定的發展。他建議,要加快人才培養,進行新技術研發,集中資源重點突破和研發新工藝,讓設備、工藝緊密結合,使“一代工藝、一代設備、一代產品”工藝提升與設備改進良好互動,進行管理創新,打造和培育品牌光伏產業知名品牌。此外,要實現我國光伏產業的持續增長,除了光伏企業需要加強自身競爭力之外,還需要來自政府政策的支持,以規范行業發展,幫助市場快速啟動,降低整個產業的風險。王勃華則指出,提升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增強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是光伏產業企業以不變應萬變的根本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