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幕墻網】4年前,來賓市華僑工業園區是西江流域的“荒郊野地”。4年后,這里已經成為工業產值過100億元的鋁產業“棲息地”。這一巨變是該市推進以電解鋁產業為龍頭,聚合原鋁、鋁材、鋁材加工等衍生產業形成產業集群,誘發鋁業經濟“聚變反應”的成果。截至11月中旬,該園區實現工業產值132.28億元,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6.52億元,招商引資到位資金39.6億元。
建園區
打造產業“棲息地”
要誘發“聚變反應”就要有高質量的容器。為下好鋁業經濟這盤“棋”,來賓市認真做好工業園區科學規劃建設。工業園區位于興賓區遷江鎮,在距來賓48公里的國道322線上,500噸級船舶可經園區直達粵港澳,交通位置十分優越。2008年,該市整體收回了遷江華僑農場1.2萬多畝國有土地,改制設立華僑工業園區,邁開了建設鋁產業“棲息地”的步伐。
首先是園區的基礎設施建設。目前來賓累計投資達11億元,為華僑工業園區建成防洪排澇工程、鋁水運輸干道、生活區主干道、物流大道、學校、醫院、派出所等一系列基礎設施。沿著國道322線兩旁,一幢幢高樓、廠房拔地而起,寬闊的園區大道上商鋪林立,可容納5000名職工的生活區配套設施完善,綠化帶、路燈、交通崗一應俱全――昔日的農場荒地如今正邁著城鎮化的步伐大踏步前進,被當地群眾戲稱為“小來賓”。
民生建設是工業園區建設的另一篇“軟文章”。對華僑農場失地人員,來賓市采取整體收回土地,全員安置職工的措施。該市撥出專項資金1億元實施生活就業安置,規劃投資2.59億元,在園區為農場職工建設安置房1470多套;還將居住在遷江鎮大石山區的雷山村400多村民整體搬遷至園區,通過勞務輸入為貧困村民脫貧致富搭好平臺。一系列舉措讓許多原來農場里看天吃飯的“農人”變成了工廠里領工資的“鋁人”,農場職工感受到實實在在的實惠,園區社會環境穩定和諧。
聚龍頭
誘發鋁業“核聚變”
“要把來賓市打造成為廣西乃至全國一流的鋁精深加工基地!”這是自治區黨委書記、自治區人大常委會主任郭聲琨2008年視察來賓時作出的指示。現在,來賓人已經將這句話鐫刻在了鋁工業快車道的起點上,奔跑在這條快車道上的“火車頭”就是來賓銀海鋁業公司。銀海鋁業項目是廣西鋁工業的重點項目,計劃總投資43億元,于2007年開始建設,目前一期工程已經投產,年產原鋁近27萬噸,該項目二期工程投產后可實現年產50萬噸鋁――這將是來賓鋁經濟的核心,它使鋁產業鏈有足夠的原材料實現衍生和輻射。銀海鋁業項目落戶來賓的過程中,該市在園區、用地、政策等方面給予全力支持,市主要領導多次深入企業現場辦公,為企業解決建設發展中的問題,使這個一期工程投資30多億元的鋁業“火車頭”短短一年半時間就實現開工投產,創造了來賓工業發展史上的奇跡。
花香聚得蜜蜂來。一流的園區設施和穩定的原材料供應使國內外相關產業的客商紛紛注目。為實現鋁產業的“聚合效應”,來賓市在招商引資中特別注重企業的規模質量和發展方向:要符合來賓鋁業經濟布局的整體思路;企業間要有互補性,能夠形成產業鏈條;要能夠引導率領下游產業公司不斷延長鋁產品精深加工,不斷提高附加值。目前已有4家年產值超億元的鋁精深加工企業進駐工業園區,有的側重生產鋁合金壓鑄件,有的是型材、板材精深加工企業,有的是鋁產品終端銷售型企業,專業分工和商業體系互補互惠,大大降低企業信息交流和物流成本,初步形成原鋁-鋁型材-鋁桿線-鋁鑄品生產-銷售終端于一體的產業鏈。工業園區企業集群1+1遠遠大于2的集聚效應、規模效應、模塊效應和區域競爭力效應得到凸顯。去年,這4家企業共完成工業總產值64.62億元,比上年同期翻了一倍。此外,來賓市在推進鋁產業鏈延伸的同時,正在進一步完善鋁產業集群企業間的分工和融合,力爭高溫鋁液全部向下游加工企業直供,縮短產業鏈的中間環節,使來賓鋁經濟實現幾何式增長,鋁工業年總產值可達300億元,年工業增加值可達100億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