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幕墻網】深圳機場T3航站樓外形的設計主要突出了航站樓自由曲面、線條時尚的特點,這成為整個航站樓的亮點。T3航站樓由意大利福克薩斯公司設計,充分結合了建筑設計理念和深圳當地環境氣候等重要因素,融合了建筑美學、綠色節能和功能實用等多元素,通過利用冬季自然通風、頂層公共擴建自然采光、優化空調設計等實現綠色建筑理念。
圖為深圳機場T3航站樓
大體量帶來施工挑戰
其巨大的體量對施工工藝、技術提出了高要求,特點、難點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相對于一般民用建筑來說,T3航站樓體量大,系統更全面,涉及的專業分包多,相應管理要求更高;二是T3航站樓建筑造型新穎,結構更為復雜,很多部位僅憑傳統二維圖紙很難表示出系統的走向及安裝形式;三是部分專業分包商是終端集成商甚至是國外承包商,管理與溝通存在一定困難。施工可以概括為“大”、“新”、“多”、“難”。
“大”體現在T3航站樓的大廳及中心指廊的開闊空間。為了實現空間的開闊,整個T3航站樓鋼結構施工的體量超過5萬噸。
“新”體現在三方面:一是結構理念新。外形為“飛魚”狀,主指廊的5個凹陷區使得整個鋼屋蓋外形顯得靈動而不呆板。二是構造理念新。在鋼結構支座方面,無論是關節軸承的尺寸,還是使用規模,在國內外都是首屈一指的;三是施工技術新,中心指廊區域V型柱及縮口鋼拉梁的施工工藝上的創新,使得安裝過程和卸載完成后整個結構受力均衡,沒有明顯的應力應變集中現象。
“多”則體現在桿件數量多達26萬件,構件長短不一,壁厚各不相同,節點復雜多變,構件彎曲曲率不同,全體自由曲面,空間異形復雜多變。
“難”也體現在了三方面:一是自由曲面、復雜節點及構件數量給深化設計、施工帶來了極大的難度。二是加強桁架構件類型為多內隔厚壁小方管,此類構件在制作過程中的校正、應力消除及確保焊縫全熔透等方面也存在很多的施工難點。三是鋼結構超大型施工組織中,土建、幕墻、地鐵、高架橋、GTC等施工單位在空間和工序上的交叉施工,交叉施工的點多面廣給鋼結構施工協調、溝通帶來極大難度。
采用多項新技術新工藝
通過建設者的不斷努力,工程取得了多項技術創新成果,如全國首創的蜂巢幕墻造型。工程主指廊總面積約86311平方米,其中蜂巢造型屋面,采用蜂巢鋁板48800平方米,玻璃23000平方米。天窗玻璃2215平方米,天窗鋁板7921平方米。全景窗玻璃幕墻2487平方米,全景窗鋁板1888平方米。異形板塊多,施工難度大。
大面積室內清水混凝土。T3航站樓機坪層Y型柱、二層及以上各層無吊頂區的混凝土天花、機坪層的室外部分的混凝土天花、機坪層及以上各層的混凝土柱及所有通往一層的汽車坡道為室內清水混凝土。其中機坪層Y型柱設計造型獨特,結構復雜,為三維曲面構件,為國內罕見的大體積三維曲面清水混凝土鋼骨柱。
“空調樹”機電單元系統。T3航站樓中心指廊及指廊端頭兩層通高部分采用空調樹,將各機電單元系統內各種設備和管線進行精密而巧妙的整合,實現了通風、信息發布、消防等要求,創造富有特色的建筑內部形象;充分考慮其在實用性、美觀性、方便性、綜合性等方面特點和要求,利用新技術、新材料、新方法、新工藝創造性能優越的機電單元系統。
應用BIM取得良好效果
在深圳T3航站樓工程中,BIM的應用價值得到充分體現。T3航站樓項目部于2010年8月完成了BIM團隊的組建及培訓工作,并形成《深圳機場T3航站樓BIM實施方案》和《深圳機場T3航站樓BIM團隊培訓實施建議書》,團隊組建完成后面臨的首要任務是深化設計。為此,項目部編排了詳細的《深圳T3航站樓機電工程深化設計工作指南》、《深化設計室日常工作流程安排》,利用BIM技術,實踐設計審查、3D協調,快速高效地滿足了出圖計劃,為現場提供了技術支持。
在BIM應用中,首先是模型的全三維展示,充分利用三維圖片、動畫等手段結合平面圖、立面圖、剖面圖及詳圖的運用,為施工做好技術支持。BIM團隊進一步完善模型,對重點部位,如變電室、配電間、二次泵房等位置,利用模型來指導編排施工方案,將模型應用于施工,減少了信息傳遞的失真、誤解。如針對各個配電小間其橋架彎通大小不一的問題,通過模型的建立,即可實現模型與現場的匹配,進而做出材料計劃,預制化加工所需零配件。【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