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幕墻網】領導力修煉,也就是人生的修煉。最重要的領導力修煉是成為自己,其中最關鍵的要點在于:堅守自己的身份.
管理十律的第五律,也是關于怎么管理他人。
第五律:管理你的上司。不要讓上司管理你,而要讓他被你管理。但是,你還不能讓他有“被管理”的感覺。過于天真的經理人認為只要埋頭苦干就行,過于世故的經理人認為只要拍好馬屁就靈,都是對管理上司的誤讀。管理上司,是為了更好地創造成果。管理上司,要用上司之長。具體說來,要見上司之長、識上司之異、急上司之急。如果他是閱讀型的,你就不要老是給他打電話,而是寫書面報告。
管理者三大能力中概念能力的主要表現,就是能夠在組織的層面思考問題。有三個問題在組織的層面至關重要:怎么對待顧客?怎么對待員工?企業的目的是什么?管理十律中的第六、七、八律,就是對這三個問題的回答。
第六律:別把顧客當上帝。這有兩層含義。第一層是要重視顧客,因為管理大師德魯克說,企業存在的唯一目的就是創造顧客。第二層則是不要過分重視顧客,把顧客當上帝,就是過分了。要重視顧客,就要進行向外走動式管理,要重視不滿的顧客、矛盾的顧客、憤怒的顧客,要抓住狂熱的顧客。不要太重視顧客,就要知道顧客有時是錯的,有些顧客需求不能滿足,要重視顧客之外的非顧客,還要區分顧客與客戶。偉大的公司,是驅動市場的公司,走在顧客的前面。
第七律:把員工當人。員工不是人力資源,也不是人力資本,更不是人力成本,而是人。管理學者亨利·明茨伯格說,人力資源是管理中最糟糕的詞匯,因為這個詞把人“非人化”。這不只是怎么叫的問題,更是怎么做的問題。如果把員工當成本,動詞就該是節約;把員工當資源,動詞就該是利用;把員工當資本,動詞就該是回報最大化。如果把員工當人,動詞應該是什么?在2008年,我針對一個管理網站的用戶做了三次調查,問的是同一個問題:企業對員工的動詞應該是什么?三次得到的結果幾乎一模一樣:激勵、尊重、培養、關心。
第八律:超越利潤。怎么對待員工,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對企業的目的是怎么看的。如果認為企業的目的就是創造利潤,那么員工肯定會被當作成本、資源或者資本。的確,企業沒有利潤不可能長期生存。但是,利潤不是企業的目的。這就像人不呼吸氧氣不能生存,但是呼吸氧氣不是人生的目的一樣。
幾十年前,惠普公司共同創始人、前CEO戴維·帕卡德就說:“一群人結合到一起,以我們稱之為公司的機構存在,是為了能夠合力完成一己之力無法做到的事情——為社會做出貢獻。”入選《基業長青》的18家令眾人景仰的公司,都有超越利潤的目的。
經理人有兩個責任:管理的責任和領導的責任。管理十律的最后兩律,是關于領導力。
第九律:動員群眾解決難題。經理人要解決兩種問題:技術性問題和變革性難題。這也是經理人的兩種責任:管理和領導。領導力大師約翰·科特這樣評價美國的許多企業:“組織中有很多人擅長管理,但是他們缺乏領導力。”對于許多中國企業來說,更準確的表述也許是:組織中有很多人不僅不擅長管理,而且缺乏領導力。
管理是解決技術性問題,是維持現狀,維持一個組織、一個事物的正常運轉;領導是解決變革性難題,是挑戰現狀,實現變革。因此,領導力的核心是動員群眾解決難題。難題之難,在于必須變革,必須依靠群眾改變現有的思想、行為方式、價值觀才能實現,而群眾的改變不是輕而易舉的,所以必須動員、激勵和鼓舞,不能靠命令和控制。
第十律:修煉領導力。領導力不是一種可以教的技能,而是長期的一點一滴的修煉。修煉是困難的,甚至是痛苦的,因為修煉的內容往往是違背我們本性的。比如,人的本性是喜歡被贊揚、聽好話,而領導力的修煉要求我們聽逆耳忠言,甚至要培養唱反調的人。人的本性是遇到失敗覺得灰心喪氣,而領導力的修煉要求我們把失敗當作財富,遇到失敗依然從容,甚至為失敗而高興。
圍繞動員群眾解決難題這個核心,我概括了八項領導力的修煉。其中包括三項動員群眾的修煉:密切聯系群眾、講故事、當老師;三項解決難題的修煉:從失敗中學習、反思、深思;還有兩項自我修煉:認識自己和成為自己,這是前面六項修煉的基石。
我認為,最重要的領導力修煉是成為自己,其中最關鍵的要點在于:堅守自己的身份。對于經理人來說,堅守自己的身份就是問自己:作為一個經理人,我該怎么做?管理十律,就是我提供給你的參考答案。【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