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內容由[中國幕墻網]編輯部整理發布:
成本控制是項目管理核心工作之一,而設計階段具備項目成本的最大可控性和最大決定權,是成本控制的關鍵。設計是在技術和經濟上對擬建工程的實施進行全面的安排,也是對樓盤建設進行規劃的過程。技術先進、經濟合理的設計能使項目建設縮短工期、節省投資、提高效益。
成本控制在設計階段(包括選材用料)占有70%~80%的份量,因此在設計階段應選擇客戶認可價值與支付代價最大差值的方案與部品,不宜單純追求效果,也不宜片面追求低成本。
萬科要求,在各階段設計和單項設計中,都應持續地開展方案優化工作,比較不同設計方案的所帶來品質、效果、成本、效益等方面的差異,同時還要考慮物業維護成本、客戶使用成本,從中選擇最優設計方案,兼顧長期利益和短期利益的平衡。
一、前期規劃
1.產品組合實施原理:根據不同的產品組合,追求土地的價值最大化和項目的利潤最大化。
優化原則:根據項目獲取前期七對眼睛的工作成果,綜合確定規劃設計中的最優產品組合。
2.成熟產品選用實施原理:使用成熟產品不僅能夠節約時間、提高效率,而且能夠大幅度地減少后期的變更簽證費用,從而降低產品建造成本。成熟產品的大量使用是未來的一個發展方向。
優化原則:在符合客戶需求的前提下,盡量選用成熟產品。
3.建筑體形實施原理:建筑外部體形的長寬比例、對稱性以及復雜程度直接影響建筑物結構成本高低,同時建筑體形對節能產生較大影響。
優化原則:高層建筑單體應選擇對稱形式;地層建筑盡量形體簡單;考慮抗震及成本要求。
4.土方工程實施原理:外運及外購土方在項目實施過程中不僅耗費大量成本而且耗費極大精力,且為隱性成本,對客戶并無直接價值體現,應盡可能減少土方外運及外購量。
優化原則:盡可能按原有地勢建造產品,例如在坡地上建造坡地建筑,在洼地中建造地下室,能有效減少動土量。
5.山地建筑實施原理:山地建筑的處理較為復雜,因地制宜是最好的選擇。
優化原則:(1)根據山體高差確定產品類型;(2)山地建筑贈送的地下室面積應根據地形設計而不完全按營銷要求。
6.合理確定組團大小實施原理:組團大小對成本的影響要點是:(1)每個組團一般需要1-2個出入口;(2)每個組團均有圍墻;(3)每個組團均要考慮消防要求;(4)每個組團出入口均需配備專門安全管理與設施。
現實中的經驗是:如果組團布置過小,則上述費用均大幅增加;如果組團布置過大,可能的物業服務能力跟不上。
優化原則:合理確定組團規模,避免組團規模過小;相對集中布置出入口。
7.路網應合理簡潔實施原理:道路(包括基層和面層)造價遠高于同等面積軟景造價,在滿足規范與交通組織的前提下,減少不必要的道路面積代之以軟景可以節約大量的道路開支。
優化原則:減少路網的不合理曲線和彎折,道路的設計應充分考慮客戶的需求。
8.優化出入口布置實施原理:每設置一個道路出入口就意味著需增加管理人員及相應設備費用,并且此類費用將長期發生,同時也會帶來一定安全隱患問題。
優化原則:滿足消防、交通流向疏導等前提下,應盡量減少出入口。既可節省出入口的建造成本,又可減少出入口長期的人員管理費用。
9.布置消防分區實施原理:消防設計規范中有對消防分區的明確要求,各消防分區之間的消防設備有明確要求。一般而言應盡量最大限度的布置消防分區,并使其布置的消防分區的面積盡量為其整數倍。
優化原則:(1)在符合消防規范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布置消防分區;(2)布置防火分區應注意住宅、商用、地下車庫(單體、復式)的區別。
10.控制地下室面積實施原理:地下室造價高昂,對建造地下室的要求是:在滿足人防要求的前提下能少建則少建。
優化原則:嚴格控制地下室面積。
二、路網工程
11.道路寬度實施原理:道路寬度與道路長度一樣,減少道路寬度同樣起到減少道路面積、增加建設用地、節約成本開支的作用。
優化原則:(1)在滿足消防與交通流量的前提下,適當地減少道路寬度,以節約建設用地。
(2)注意雙車行道設置與單車行道設置,單車行道較車行道節約占地;(3)通過設置單車行道會車區,可以有效地滿足消防驗收需要。
12.給水管的選擇實施原理:壓力等級越高的管材造價越高,結合現場實際情況,不同區間管道適當選擇不同的壓力等級。
優化原則:著重考慮管材優選:綜合施工、使用等因素,給水管經濟合理性排序為;PE管→焊接鋼管→無縫鋼管→鍍鋅鋼管→UPVC塑料管→球墨鑄鐵(詞條“鑄鐵”由行業大百科提供)管→鋼塑管。
13.排水管的選擇實施原理:合理進行施工組織設計,減少人工土方開挖量,減少土方倒運量。
優化原則:排水管排序為;規格500以內;UPVC波紋管→鋼筋混凝土管→PE波紋管,規格500以上;鋼筋(詞條“鋼筋”由行業大百科提供)混凝土管→UPVC波紋管→PE波紋管。一般情況下,機動車道下選用重型(Ⅱ級管或S2管材),對非機動車道下選用重型要嚴控。
14.檢查井設計實施原理:室外排水是由管道系統和檢查井系統組成,檢查井系統的成本優化應從井的數量、井的規格、井的深度以及井蓋等幾方面入手。井太多也會影響美觀和行車方便。
優化原則:避免設計盲目統一選用大規格井;控制重型井蓋使用部位;除機動車道外的非機動車道或綠化帶等部位嚴控采用重型,并盡量減少檢查井數量。
15.管網埋深與井深實施原理:排水系統中一般來說管網與井的深度越深,相應的土方工程量和建造造價都會增加。
優化原則:減少管網埋深與井深。
16.優化管網走向、長度實施原理:管網的長度直接關系其造價,管道走向設計的系統性則決定了管道的長度優化原則:優化管網走向、長度。
三、單體設計
17.建筑層高實施原理:建筑層高直接影響建筑柱、墻體、垂直向管道管線的工程量,一般來說建筑物每增加0.1米,單層建筑成本增加2%左右。在高層建筑中層高的累計則會對建筑的基礎產生較大影響。
鋼筋含量和混凝土含量是體現結構設計經濟性的最終檢驗指標,采用限額設計能有效地對設計院的設計工作進行約束。
優化原則:無特殊情況,層高采用2.8米。
18.結構設計實施原理:在結構設計中,結構荷載和承載力均有一定系數和取值范圍,若不對其做要求,設計院通常取值偏于保守,對其經濟性考慮較少。
常用的鋼筋主要有一級鋼、二級鋼、冷軋帶肋鋼、三級鋼等,同樣的構件使用不同的鋼材其經濟性不同,應該對使用的鋼材種類根據不同的構件進行匹配。
優化原則:向設計院下發設計限額,跟進設計參數。
19.防火墻設置實施原理:專業的消防防火墻造價昂貴,規范上允許利用建筑墻體作為防火墻。
優化原則:盡量利用建筑墻體設置防火墻,減少防火卷簾(詞條“防火卷簾”由行業大百科提供)、防火門(詞條“防火門”由行業大百科提供)作為防火隔離等方法合理設置消防分區,減少消防水幕噴淋系統的設置。
20.減少沉降縫設置實施原理:每設置一條沉降縫,不僅要增加縫自身的裝飾費用,縫兩側也要增加柱、墻及基礎的費用,因此沉降縫數量宜越少越好。
優化原則:在符合設計規范的情況下,減少沉降縫設置。
21.控制地下室層高實施原理:在地下室層數確定的情況下,地下室層高是決定地下室埋深的主要因素,控制層高能夠減少埋深,從而降低地下室結構成本。
地下室層高的確定一方面需考慮地下室停車和設備放置的需要,另一方面應考慮機械車位設置的可能性。
優化原則:嚴格控制地下室層高。
22.減少地下室層數實施原理:地下室層數、層高以及室外地坪標高共同決定地下室埋深,從而影響地下室建造成本。如果通過對地下停車布置的優化,能在兩(一)層地下室內解決三(二)層地下室的停車要求,無疑應減少地下室層數。
優化原則:嚴格控制地下室層數。
上一頁12下一頁

摘要:鋁型材的擠壓缺陷很大一部分都直接或間接的與擠壓模的設計和結構有關。簡要介紹(1)部分大斷面空心型;(2)雙模孔易偏壁空心型材;(3)小開口、懸臂面積大的平面型材;(4)壁薄而長度比比較大的平面型材等擠壓模的優化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