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內容由[中國幕墻網]編輯部整理發布:
備受關注的、高達530米的廣州東塔日前封頂,成為羊城又一新的標志性風景。
廣州東塔于2011年8月6日動工,總建筑面積為50.7萬平方米,塔樓地下5層,地上111層,總高度530米。廣州東塔作為廣州第一高樓,將與廣州西塔、廣州電視塔相互輝映,共同構筑起廣州城市中軸線的地標(詞條“地標”由行業大百科提供)建筑群。
廣州東塔(Guangzhou East Tower)亦稱周大福中心(Chow Tai Fook Centre),是一個位于廣州珠江新城CBD中心地段的地產項目,規劃用途為商務辦公,用地面積26,4
據介紹,特殊的造型和結構給東塔的施工帶來了極大的挑戰。建設者們先后克服了施工中基坑深、結構復雜、技術要求高等難點。
第一是基坑深,周邊環境復雜。東塔地處廣州城市核心區,周邊環境復雜。東塔地下室5層,基坑深達28.7米,周邊有地鐵、待施工的基坑、住宅樓、公路、地下空間等公共設施,給基坑支護和施工帶來很大困難。第二是結構復雜、工作面多、工程量巨大。東塔包括5層地下室、111層地上塔樓和9層裙樓。塔樓采用內筒與鋼結構外框筒組合的結構形式,核心筒采用雙層鋼板(詞條“鋼板”由行業大百科提供)剪力墻結構,也是世界上首次采用此結構形式的建筑。第三是技術要求高、施工工藝復雜。該工程設計采用了多項國內外領先的施工工藝和施工技術。如用于塔樓核心筒結構施工的頂模系統成套施工技術、復雜環境下深基坑支護與施工技術、雙層鋼板墻高性能混凝土(詞條“混凝土”由行業大百科提供)研究與施工技術、塔樓桁架層的綜合施工技術等,這些都不同程度地增加了施工難度。
據悉,廣州東塔在科技領域創新技術達6項。已授權獲得的國家專利16項,完成科技論文編制11項,工法4項。廣州東塔項目在塔樓360米高處采用焊接機器人進行自動化焊接(詞條“焊接”由行業大百科提供)10米長焊縫成功,首次實現國內超高層建筑鋼結構自動化焊接施工,達到國際領先水平。與此同時,被業內人士稱為“行走在巨柱間的蜘蛛俠”的自爬升操作平臺,也揭開了它神秘的面紗,得到現場應用。自爬升操作平臺實現了液壓系統爬升、變截面爬升等功能,在實體構件中進行的多次模擬試用顯示,該平臺實現了無人整體同步爬升,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