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引言
近年來,采用附框(詞條“附框”由行業大百科提供)的干法安裝(詞條“干法安裝”由行業大百科提供)工藝,在建筑中得到了越來越廣泛的應用。有些地方已經將門窗(詞條“門窗”由行業大百科提供)的干法安裝作為強制標準在推行。當前附框所用的材料主要有鋼材、鋁材、P∨C型材、木塑共擠型材等材料。采用附框的干法安裝工藝,具有提高門窗安裝精度、縮短工期、成品保護等優點。但如果設計使用不當,則會造成防水、抗風等方面的隱患。本文以金屬附框為代表,對附框工法的設計要點進行—些探討。
2.濕法安裝的問題及附框工法的必要性
圖2-1為傳統濕法安裝的工藝流程。傳統的門窗濕法安裝方式存在以下幾方面的弊端。
首先是工程周期長。從洞口尺寸復核到外框安裝完成這段時間是其它工種的等待時間,對整個建筑工程來說,建設周期無疑是被拉長了。尤其是門窗生產制作的這段時間是被浪費掉的。原因主要是建筑洞口的土建施工誤差太大。實際洞口尺寸偏離建筑圖紙尺寸的現象十分嚴重,不進行實際洞口的尺寸復核,是不能確定實際的生產尺寸的。即便如此,在水平、豎直偏差嚴重的地方那面也會發生外框進不了洞口的情況,造成二次整修時費時費力。
另外,由于防水砂漿(詞條“防水砂漿”由行業大百科提供)塞封等濕法工藝的影響,門窗安裝的作業時間也相對偏長。其次是現場成品保護困難。門窗施工與土建及墻體外表面裝飾施工存在長時間的交叉作業。在交叉作業的過程中,大量的建筑垃圾會對門窗自身形成隱患。同時也難免會造成門窗的損壞,且責任協調困難,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
還有就是門窗更換困難。將來用戶對房屋進行二次裝修時,勢必會有更換門窗的需求。而傳統濕法安裝的門窗在更換時就顯得非常困難。由于門窗外框與墻體的外表面裝飾是結合在一起的,在外框拆除時必然會影響到外墻裝飾面,進而產生后期補修的額外費用。如果用戶在不想房屋整體裝修的情況下更換門窗,則會變的極其困難。
而采用了附框的干法安裝方式則可以有效地避免上述問題的發生。
圖2-2為附框干法安裝的工藝流程。由于門窗的生產可提前進行,縮短了整體工期。門窗安裝在墻體外表面裝飾濕作業完成后進行,避免了交叉施工,成品得以有效的現場保護。門窗的安裝只與附框之間發生結構連接,安裝及拆除均實現了方便快捷。
因此,采用了附框的干法安裝方式既解決了門窗洞口精度不足的問題,又實現了與門窗標準化生產的有效對接,是大勢所趨,必然會得到越來越廣泛的應用。
3.現行標準及規范對附框和安裝工法的規定
目前,在現行的標準及規范中,對附框干法施工方式已經有了一些具體的規定。江蘇省的地標中已經強制要求使用干法施工。
a)JGJ214— 2010《鋁合金門窗工程技術規范》中。干法安裝定義:墻體門窗洞口預先安置附加金屬外框并對墻體縫隙進行填充、防水密封處理,在墻體洞口表面裝飾濕作業完成后,將門窗固定在金屬附框上的安裝方法。
濕法安裝定義:將鋁合金門窗直接安裝在未經表面裝飾的墻體門窗洞口上,在墻體表面濕作業裝飾時對門窗洞口間隙進行填充和防水密封處理。7.1.2規定:鋁合金門窗安裝宜采用干法施工方式。7.3.1規定:鋁合金門窗采用干法安裝時應滿足規定:金屬附框安裝應在洞口及墻體抹灰濕作業前完成,鋁合金門窗安裝應在洞口及墻體抹灰濕作業后進行;金屬附框寬度應大于30mm。7.3.5規定:鋁合金門窗安裝就位后,邊框與墻體之間應作好密封防水處理,膠縫采用矩形截面膠縫時,密封膠有效厚度應大于6mm。采用三角形截面膠縫時,密封膠截面寬度應大于8mm。
b)GB廳5823-2008《建筑門窗術語》中。附框定義:預埋或預先安裝在門窗洞口中,用于固定門窗的桿件系統。
C)GB/T30591—2014《建筑門窗洞口尺寸協調要求》中。4,2附框要求中規定:標準規格門窗的附框內口寬、高構造尺寸應與門窗標準洞口的標志尺寸相同;附框構造尺寸對邊差、對角線差應小于30mm。
d)DGJ3/ J157-2013《居住建筑標準化外窗系統應用技術規程》中。
5.2.2規定:標準化外窗系統應采用干法安裝。(黑體字強制性條文)
4.金屬附框設計時的注意要點
在附框工法設計時,如果在細節上考慮不周,勢必會造成實際使用時的隱患,在設計時徐盡量避免。接下來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探討具體的設計要點。
I. 附框與砂漿的接縫
由于金屬附框材料、建筑墻體所用材料的線膨脹系數不同,導致由于熱脹冷縮而產生位移變化量也不同,進而會產生不同材料間的相對位移。針對于產生的相對位移量,附框與砂漿之間的膠縫寬度,需要根據實際情況來設計確定。
附框與混凝土因各自的變形量不同,便產生了相對變形,且橫向與豎向的變形作用疊加,在角部產生綜合變形量。
因此,考慮到熱脹冷縮的影響,當采用鋁材料的金屬附框時,應設置至少5mm寬度的密封膠;當采用鋼材料的金屬附框時,可以不設置密封膠。
II.附框與門窗連接的調整范圍
根據國家現行施工標準,附框及門窗外框均有施工偏差范圍。對于附框及門窗的安裝連接件來說,其必須具有相應的調節功能,以便調整兩者的誤差累計。有下圖可知,最大需要6mm的調整量,連接件的調整范圍設定為±3mm比較合理。
上一頁12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