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內容由[中國幕墻網]編輯部整理發布:
烈日當空,在深圳圖書館主體大廳,許多市民都撐傘閱讀。據工作人員介紹,容易受陽光照射的區域主要集中在三樓東面近玻璃幕墻區域,真正受陽光曝曬的座位只有約50個。
據了解,這種不規則、多邊角、異型水晶體式的設計,大面積使用透明玻璃幕墻,極為透光且美觀,但是容易吸收多余陽光熱量,而增加制冷成本。
8月4日14時40分左右,江西南昌室外溫度已超過40攝氏度,路上行人加快腳步躲避毒辣的太陽。南昌火車站正前方,一個巨大的玻璃穹頂(詞條“穹頂”由行業大百科提供)反射出耀眼的陽光,球面用淺色描繪出一幅世界地圖,這是南昌站的標志性建筑——“世界球”。
南昌站的出站大廳就位于“世界球”籠罩的地下一層。
時值當午,頭頂的太陽火辣辣,陽光透過玻璃穹頂,直射進出站大廳,在地面形成一個巨大圓形的“陽光地帶”。盡管開著空調,穹頂下面的大廳卻熱浪襲人,地面反射的陽光也十分刺眼。
“沒有太陽的時候,大家都可以坐在玻璃墻邊等火車,現在都要在大廳內找陰涼處站著。”一位客運工作人員說,雖然出站大廳內人來人往,玻璃頂下時常一個人也沒有,經過的人都紛紛繞開,有的旅客干脆打起遮陽(詞條“遮陽”由行業大百科提供)傘。
“明明還在室內,居然也又熱又曬。”剛下火車出站的胡小姐抱怨說,南昌夏天這么熱,火車站該做好遮陽設施啊,不然浪費了開著的空調。
據了解,南昌火車站出站口球體玻璃罩于2007年建成,直徑約18米,高約20米。設計之初,主要考慮到地下層的采光(詞條“采光”由行業大百科提供)問題,通過玻璃結構采集光線,讓出站大廳在白天也能夠照亮,這樣省電。
8月4日13時許,正是有“火爐”之稱的武漢一天中最酷熱難耐的時候,記者來到武漢市東湖高新區的一處寫字樓。盡管開著空調,但大廳內依然悶熱難耐。
寫字樓總建筑面積7.4萬平方米,分為地下一層和地上四層。根據目測,大廳高約40米,寬約35米,全部安裝了透明鋼化玻璃(詞條“鋼化玻璃”由行業大百科提供)。
記者不久前在這里參加過一次新聞發布會,當時是下午3點,直射的陽光讓大廳內高溫不降,許多人把宣傳資料折成扇子納涼。據一位在此工作的安保人員介紹,由于大廳門朝西,下午四五點鐘時太陽光照射面積最大。
“這個玻璃穹頂中看不中用,因為不隔熱。”在此工作的李女士說,夏天太陽一曬,室內很悶熱,非常不舒服。“同樣是開了中央空調,在辦公室里明顯覺得溫度會比寫字樓大堂涼快得多;而且,這樣太陽直射,開空調會浪費更多的電。”她說。
也有人認為這樣的設計更省電。“如果是實體墻,室內肯定要安裝照明設備,這么大面積肯定需要好多燈具。”一位金融公司從業人員告訴記者,“入駐這里的企業都有實力,大廳搞得好看一些就行,不在乎費電不費電。”
8月4日下午3點,南京圖書館四樓西側的閱覽室內,市民程先生一邊搖著扇子一邊看書,“這是圖書館的西邊,曬得很,不過樓上更熱。”
據介紹,南京圖書館新館占地25200平方米,因為玻璃穹頂和幕墻的原因,在夏天,圖書館上午東曬,下午西曬,正午時分,太陽更是透過玻璃穹頂直射到一樓服務臺,盡管開著空調,服務臺仍處于高溫中。
“中午12點左右一直到下午2點多,這一片全是陽光,溫度高得不得了,人根本不往這邊來,從這頭走到那頭全身都是汗。”圖書館的一名工作人員指著五樓正中央的通道告訴記者,通道的正上方恰是玻璃穹頂。筆者用隨身帶的溫度計測量發現,這片區域在下午3點左右時的溫度仍在30攝氏度。
據不完全統計,南京市區擁有百余座高耗能的玻璃幕墻建筑。這些外表鮮亮的玻璃建筑也是耗能大戶。
“玻璃本身的導熱性能好,而隔熱效果差,在夏天,太陽輻射熱大,導致建筑內溫度高。”東南大學建筑歷史與理論研究所所長周琦表示,為了平衡掉玻璃所吸收的熱量,玻璃幕墻建筑的能耗大約是普通隔熱建筑能耗的5倍。
據了解,在以前,玻璃幕墻建筑被視為城市建筑現代化的標志,而今,玻璃建筑保溫性能差、耗能高、通風效果不佳以及成為城市光污染源等問題開始為大家所重視。周琦認為,降低玻璃幕墻建筑內的熱能有三種方式:改用雙層中空熱鍍膜反射玻璃,在距玻璃頂20—30厘米的地方安裝自動遮光簾,或在玻璃頂上方開排氣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