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候膠開裂是一件非常令人頭疼的事,開裂后會引起幕墻漏水,甚至導致內墻發霉等一系列問題,后續處理起來非常麻煩。
那么怎樣才能防止幕墻耐候膠開裂呢?我們認為要牢記三件事:設計、選材和施工!
一.設計
a) 寬度
設計指的是膠縫的設計,包括膠縫的寬度、厚度以及耐候膠的位移能力。
幕墻接縫寬度的設計,除了考慮美觀、防止板塊硬接觸等方面外,還應考慮接縫變形(詞條“變形”由行業大百科提供)比例的大小與耐候膠位移能力的匹配。
耐候膠的作用是滿足幕墻接縫的變形,其最重要的技術指標就是“位移能力”,表示耐候膠能夠承受接縫寬窄變化的能力,一般用分級的方法來表示,如25級、35級、50級、+100/-50級,25級的意思就是耐候膠能夠承受膠縫寬度在±25%之間變化。
如果幕墻接縫變形比例大,而所選擇耐候膠的位移能力不夠,就可能出現耐候膠開裂的情況。幕墻接縫的寬度設計,可以參考JGJ 102《玻璃幕墻工程技術規范》條文說明第4.3.9條推薦了的公式進行計算。
此外,耐候膠的膠縫寬度應不小于6mm。
在幕墻實際的施工過程中,我們經常會遇到一些接縫寬度小于設計寬度的情況,這主要是由于材料加工的尺寸偏差或安裝偏差造成的。這種窄的膠縫最容易出現漏水的情況,因為接縫變形的比例增加了(絕對變形沒變,實際接縫變窄),原來設計適用的耐候膠沒法滿足更大的變形了。
安裝偏差導致的局部膠縫過窄
白云小編建議:在經濟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選用更高位移能力的耐候膠,這樣可以有效降低幕墻漏水的概率,并且可以延長耐候膠的使用壽命,因為耐候膠的實際變形沒有達到產品本身性能的極限值。雖然前期投入增加了一些,不過算起來,比例真的不大,但后期幕墻維護的費用卻大大降低了!
b) 深度
要保證耐候膠不開裂,除了膠縫寬度外,深度也非常重要。因為耐候膠的老化通常是從表面到深層發展的,如果膠縫太薄,就可能會過早出現開裂的情況。
耐候膠十幾年老化后,表面出現裂紋,如果厚度太薄,則可能漏水
對于耐候膠的深度,我們的建議如下:
a. 耐候膠的深度應大于6mm;
b. 耐候膠的深度應不大于寬度;
c. 嵌填混凝土、砌體或石材接縫,縫寬13mm以下時,耐候膠的深度取同樣尺寸,縫寬13-25mm時,深度取縫寬一半;
d. 對金屬、玻璃等無孔材料的接縫,縫寬為6.0~13.0mm時,耐候膠的深度應不少于6.0mm;縫寬大于13.0mm時,耐候膠的深度應為6.0~13.0mm。
二.選材
設計了合理的膠縫,接下來就是選膠了。選膠主要看兩方面:一是所選耐候膠的位移能力能不能符合設計要求,這從產品包裝就可以看得出來;二是看所選耐候膠能不能達到其標稱的位移能力,有沒有以次充好,這就要送到第三方檢測機構檢驗了,不過對于價格明顯偏低的產品,也可以用我們昨天推薦的方法鑒定一下有沒有充油。
此外,對于石材幕墻,一定要選用專門的石材密封膠或防污染耐候密封膠,防止膠對石材造成污染。
三.施工
設計合理的膠縫,選擇合適的耐候膠之后,當然還要做好施工。密封膠對于建筑來說,實際上是個“半成品”,只有讓它在合適的位置、形成合適的形狀(寬度、厚度)和外觀、固化良好、對基材粘結牢靠,它才能最終發揮其應有的作用。而這些都要靠施工過程來實現!施工過程的好壞直接影響著最終幕墻是否漏水!
為確保膠與實際工程使用的材料能夠粘得好,在大規模施工之前應進行粘接性試驗以確保耐候膠與材料粘接良好。
施工過程中,還應有質量控制措施,定期對已固化的密封膠進行現場手拉剝離粘結性測試,檢查膠的外觀、固化和粘結情況,確保施工質量。
現場手拉剝離粘結性測試
最后總結一下,要想耐候膠不開裂,需要做好三件事:設計、選材和施工。只有接縫設計合理、選擇位移能力匹配(或更高級別)的合格產品、施工嚴謹、質控嚴格,才能保證幕墻耐候膠不開裂、漏水。
小小耐候膠雖然在幕墻的成本看屬于輔材,但是作用卻也不可小覷!要想幕墻長期不漏水,對于這個小小輔材還真是馬虎不得呢!
清潔板材間縫隙,不應有水、油漬、涂料、鐵銹、水泥砂漿、灰塵等。應充分清潔粘結面,加以干燥。可采用甲苯或甲基二乙酮作清潔劑。
問:什么是耐候膠?
答:硅酮耐候密封膠是用于幕墻板塊間接縫密封的硅酮密封膠的通稱,用于門窗以及機場、高速公路、其他公路、橋梁等密封的硅酮密封膠在性能和功能上與硅酮耐候密封膠基本一樣,可以參照耐候膠的性能指標,結合實際膠縫結構來使用
公司繼2008年3月末通過國家建筑用硅酮結構密封膠生產認定后,于2008年7月14日進行了國家建筑密封膠生產認證,中國建筑金屬結構協會鋁門窗幕墻委員會的專家們對呂氏生產的耐候密封膠進行了抽查,從原材料采購、成品、半成品生產、質量控制等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