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業發展現狀如何?門窗幕墻行業的未來如何發展?在經濟新常態下,協會如何引領行業企業突破發展?在全國兩會剛剛結束之際,中國建筑金屬結構協會會長郝際平先生,發表了題為《“兩會”定調經濟走向及其對建筑行業的影響》的演講報告。報告中解讀了中國經濟增長現狀和特點,以及國家微觀、宏觀的經濟發展目標。生動描述了中國不是沒有需求,沒有市場,而是需要改革,需要創新,并重點提到關于供給側改革對建筑行業的影響以及化解產能過剩等行業熱點話題。
以下內容,根據FC博覽會微信號內容,整理而成:
2020年,建黨100周年,實現全面小康
實際上每年中國的“兩會”,全世界都在關注,是我國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特別是今年的兩會,是十二五收官之后的第一次兩會,也是十三五開局之年的兩會,是我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決勝階段的兩會。大家知道我們要實現兩個一百年,再過五年就是第一個一百年,即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我們要全面實現小康,因此這也是在我們推進結構性改革的攻堅之年的兩會。
2015年,經濟增長1個點相當于10年前的2.5倍
兩會給我們傳遞了很多信息,回顧過去的一年,我國發展面臨著許多困難和嚴峻的挑戰,眾位企業家可能比我的感受要深很多,但是全國各族人民以堅定的信心和非凡的勇氣攻堅克難、開拓進取,使得經濟社會發展穩中有進,穩中有好,完成了全年的主要目標,也有一些目標并沒有按照預定的完成。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建設取得新的重大成就,包含很多方面,我們國家去年的經濟運行保持在一個合理的區間,國內生產總值達到67.7萬億元,增長了6.9%,我們過去都愛把經濟增長固定到一個數值,現在是比較合理的把它定在一個區間,相信大家也會感覺這個區間比定位在一個數字上更為科學。在世界的主要經濟體中,例如美國、日本、德國,我們的增長速度是位列前列的。這種成績是在極為復雜的國際環境中取得的,去年世界經濟增長的速度是六年以來最低的,國際貿易的增速更低,大宗的商品價格深度下跌,國際的金融市場震蕩加劇,對我們國家經濟造成了直接的沖擊和影響。因此這些成績也是在我國國內深層次的矛盾凸顯、經濟壓力下行加大的情況下取得的。面對三期疊加的局面,我們確實遇到了不少兩難甚至多難的問題,這些成績也是在我國經濟總量超過了60萬億,這樣一個高基數上取得的,現在國內生產總值每增長一個百分點的增量相當于五年以前1.5個百分點,十年以前的2.5個百分點,經濟規模越大,增長的難度也就越大,例如美國作為第一大經濟體,每年的經濟總量增速雖然只有百分之一、二,也已經算是非常好的了,因為他的經濟總量比我們還要大很多。從另外一個角度我們可以看到,我們取得這樣的成績也是在中央政府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后表現出來的成效。
2016年,沒有過不去的坎兒
2016年我們國家面臨的困難更多更大,挑戰也更為嚴峻。正如總理報告上所講,從國際上看,世界經濟深度調整,較為乏力,國際貿易增長低迷,金融和大宗的商品市場波動不定,地緣政治風險上升,外部環境的不穩定不確定因素增加,對我們國家發展的影響都不可低估。從國內看,長期積累的矛盾和風險進一步顯現,我們的經濟增速在換擋,結構調整的陣痛,新舊動能轉換相互交織,經濟下行壓力還是很大的。但是困難和挑戰并不可怕,我國的發展從來都是在應對挑戰中前進的,我想這句話也給大家很多的鼓舞,總理還提到,我們沒有過不去的坎兒,因為經過多年的快速發展,我國的經濟基礎雄厚,經濟韌性強,潛力足,回旋的余地大,改革開放又不斷注入新的動力,創新宏觀調控又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所以只要我們按照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發展的五大理念,根據國家發展戰略,抓住機遇、創新思維、依靠理念創新、管理創新、技術創新,深挖潛力,節能降耗,轉型升級,以創品牌為抓手,以供給側改革為契機,萬眾一心,我們就一定能實現今年社會經濟發展的目標。
“兩會”中,與我們直接相關的政策
政府工作報告中也講到,積極推廣綠色建筑(詞條“綠色建筑”由行業大百科提供)和建材,大力發展鋼結構(詞條“鋼結構”由行業大百科提供)和裝配式建筑,提高建筑工程標準和質量,以及城鎮化建設,保障安居工程,住房、棚戶區住房改造、農村危房改造、農業人口轉移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鎮落戶、城中村的改造、節能建筑改造,加快傳統制造業綠色改造,開展全民節水、節能,推進垃圾分類處理,健全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網絡,把節能環保產業培育成我國發展的一大支柱產業等等,這些都是和中國建筑金屬結構協會所涉及的領域是密切相關的。
利好:減少企業和個人的負擔五千多億
在政策方面的利好消息,一是全面實施營改增,確保所有的行業稅賦只減不增,也就是所有企業交的稅在今年只會減少不會增加;二是取消違規設立的政府性基金,停征或規避一批政府性質的基金,擴大水利建設基金等免征的范圍;三是將十八項行政事業性收費的免征范圍從小微企業擴大到所有企業和個人。這三個措施實施后,2016年比改革前要減少企業和個人的負擔五千多億。應該說我們國家的市場空間巨大,發展的舞臺廣闊,足夠我們行業盡情地施展,可以說你的本領有多大,中國的市場就有多大。
清理僵尸企業,淘汰落后產能,開拓新興領域的供給側改革
2015年11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會議上首次提出了供給側改革,11月10號到18號,前后九天中央四次提出供給側改革?倳浿赋觯谠噲D擴大總需求的同時,著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增強經濟持續增長動力。大家都比較熟悉投資、消費,出口是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這是屬于需求側的三大動力,而與它對應的是供給側,也就是生產要素的供給和有效的利用。所謂供給側改革就是從供給、生產端入手,通過解放生產力、提升競爭力促進經濟發展。具體而言,就是要清理僵尸企業,淘汰落后產能,將發展方向鎖定新興領域,創造新的經濟增長點。
經過改革開放30多年的發展,我們國家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然而在長期形成的粗放型發展慣性的作用下,一些重化工行業和一般制造業形成了嚴重的產能過剩,加大了經濟下行壓力,中國的供給體系總體上中低端產品過剩,高端產品供給不足;傳統產業產能過剩,同時存在著結構性的有效供給不足。可以看出供給側改革是對傳統三駕馬車拉動經濟發展的新的改革舉措,我們不是沒有市場和需求,而是供給側出了問題。
關于供給側改革,我給廣大行業企業的三點建議:
第一,創新是動力。隨著社會的發展,經濟的進步,行業面臨的各種環境和氛圍都在變化,可以說變化是永恒的,不變是暫時的。在歷史長河中,不變更是短暫的,面對這樣復雜的環境和條件,面對新常態,面對經濟下行壓力不減的形勢,作為企業我們怎么辦?這是對企業的一個考驗和挑戰,同時也是一個機遇。往往挑戰與機遇并存,首先我們應該認清形勢,經濟下行的壓力來自哪里?為什么會下行?會持續多久?簡單說以前我們國家經濟是粗放型、資源型,不是環境友好型,發展雖然很快,但是也存在著很多問題。比如今天無處不在的霧霾、產能過剩等等。因此國家進行調整、轉型是主動的作為,是在掌握之中的,國家這么大,會有一個慣性的過程,但是不會很久,我們要積極的看待目前的經濟形勢,當然這是站在客觀分析的基礎上而不是盲目樂觀。發展中我們每一次結構的轉型,都會產生一批新的企業,會有一些企業涅槃重生,也會有一批企業消亡。我想我們關注經濟形勢的目的,就是想分析清楚形勢,做好我們企業自己的事。密切關注國家在新形勢下出臺的各種政策,抓住機遇,主動迎接挑戰,爭取企業的新發展。具體講就是要結合企業的特點,綠色發展、創新發展。
創新是一個國家發展的永動機,包含兩個方面:第一是管理、服務的創新,第二是科技的創新?萍际歉镜膭恿,創新又是動力之源。第一我們的管理要創新,第二我們的產品要創新。走科技創新和管理創新的路子,我們就一定會迎來企業發展的春天。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指出堅持綠色發展,必須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堅持可持續發展,堅持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現代化建設的新格局,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為全球生態安全要做出貢獻。國務院關于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的若干意見以及關于鋼鐵行業化解產能過剩實現脫困發展的意見等等,許多內容都為我們的行業提供了發展的機遇和發展的空間。北京時間2月11日23點40分美國的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臺負責人加州理工學院的教授David Reitze宣布人類首次發現了引力波,印證了100年前愛因斯坦的預言,它的意義非常重大,雖然引力波目前離我們的生活還比較遠,但是我們可以感覺到科技的創新,特別是基礎理論的原始創新會帶來一系列變化,一定會影響到我們的生活,影響到我們的產業。
可能最近大家也關心到谷歌發明了一個下圍棋的機器人,從理論上五比三勝的話,我們目前現階段世界圍棋的第一高人已經敗了3次,在某種程度上講,人力和機器人的對決已經失敗了。換句話講這種創新帶給人類的沖擊是非常巨大的。黨的十八大以來,總書記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的全局的核心位置,高度重視科技創新,圍繞實施創新驅動發展的戰略,加快推進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提出了一系列的新思想、新論斷、新的要求。目前我們國家的建筑節能的水平、技術、政策以及知識的普及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不小的差距,還存在著許多問題,這些問題的解決需要我們創新、需要科技,也就是說科技創新對于我們的行業、對于我們的會員單位同樣十分重要。
世界上每天的成果成千上萬,僅僅就科技本身而言,已經有許多新的說法,從最高層次的黑科技、硬科技、高科技到一般的科技,這些實際上都和我們的產業密切相關。我認為我們行業就是要緊緊抓住綠色建筑,建筑節能,新型城鎮化建設和產業結構調整轉型升級的戰略機遇,抓住關鍵,靜下心來努力工作,潛心研究,創新思維,就一定能夠在新常態下有新的作為。我對我們的行業充滿信心,對我們國家的經濟發展充滿信心。
第二,人才是根本。人才無論對政府、對企業都是十分重要的?梢哉f從古到今從國外到國內,有許多關于人才的論述,也有許多因為有了人才而取得勝利的例子,當然也有許多因為失去人才而導致失敗的例子。無論從哪個角度講,我們都要重視人才的作用,既要引進、又要培養,既要儲備、也要大膽的使用。一般來說,民企人才流動性相對要大,引進人才也不容易,所以對于已有的人才我們要力爭能留住,要靠制度留人,待遇留人,事業留人,感情留人。在這里我只是想說我們企業既要關注高層次的科研人員、管理人員,也要關注大國工匠的培養。大家可能都看過一些關于德國制造的小視頻,應該對我們有所啟發,我們會被他們的精細、認真、高效、嚴謹所感動。
第三,品牌是核心的競爭力。品牌是一種識別標志和一種精神的象征,是一種價值理念以及品質優異的核心體現。培育和創造品牌的過程也是不斷創新的過程,自身有了創新的力量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繼而鞏固原有的品牌資產,應多層次、多角度、多領域的參與競爭。品牌是產品和企業核心價值的體現,是識別商品的分辨器,是質量和信譽的保證,也是我們企業的搖錢樹,品牌可以為擁有者帶來溢價,是生產增值的一種無形的資產。我們知道品牌建設要注意加強產品質量的建設,堅持自主創新,維護品牌的形象,加大各種方式的宣傳力度,打造百年老店、我們要提升核心競爭力,提高自主品牌的價值,我們企業要主動參與供給側結構性的改革,加大產業升級創新的投入力度。從簡單提供加工產品向品牌塑造產品研發、高端營銷等全產業鏈擴展。從勞動密集型產業向技術密集型高附加值產業躍升。品牌建設的主體是企業,企業應該充分認識到品牌的競爭是市場的競爭,核心是知識產權的競爭,無論是當前的經濟結構調整轉型,還是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都必須打造和建立起包含有知識產權的品牌,提高品牌的價值,增強企業的競爭力。
行業協會與大家攜手共進
就大概念的“建材”而言,也存在著產能過剩問題,低端的粗制濫造產品充斥市場。我們要依靠市場的力量,化解產能過剩,為高品質產品騰出資源和市場的空間,我們要以實施中國制造2025為契機,著力把經濟發展轉變到依靠勞動力素質提高和科技進步的軌道上來,逐步實現以知識經濟代替肌肉經濟,用人才紅利代替人口紅利。我們企業要從新技術、新產品、新發明、新效率等方向找出路。我們前進的道路上還有許多困難,中國建筑金屬結構協會愿意和大家一道,攻堅克難,相信我們一定能取得最后的勝利!